魂不附体的解释

魂不附体的解释
附:依附。灵魂离开了身体。形容极端惊恐或在某种事物诱惑下失去常态。解释
hún bù fù tǐ拼音
元·乔梦符《金钱记》第一折:“使小生魂不附体。”出处
魂不坿軆繁体
hbft简拼
ㄏㄨㄣˊ ㄅㄨˋ ㄈㄨˋ ㄊㄧˇ注音
常用成语程度
四字成语字数
贬义成语色彩
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用法
主谓式成语结构
古代成语年代
丧魂失魄 六神无主 魂飞魄散近义
承惊觉,不见诏书,魂不附体,手脚慌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例子
be scared out of wits翻译
落魄谜语
附,不能读作“fǔ”。正音
  1. 灵魂脱离肉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例】她每次看到蟑螂就吓得魂不附体。
来源:简编版
  1. 灵魂脱离肉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自主。《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初刻拍案惊奇》卷三:「猛见他抬起头来,东山仔细一看,吓得魂不附体,只叫得苦。」
来源:修订版
  1. 魂魄脱离肉体。语本《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后用「魂不附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魂飞魄散」
  2. 《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常有妪人患滞冷,积年不差。嗣伯为诊之曰:「此尸注也,当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于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边腐缺,服之即差。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众医不能疗,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蚘耳,极难疗。当取死人枕煮之。」依语煮枕,以汤投之,得大利,并蚘虫头坚如石,五升,病即差。后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嗣伯。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何也?」答曰:「尸注1>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2>。得死人枕投之,魂气飞越,不得复附体,故尸注可差3>。石蚘者久蚘也,医疗既僻,蚘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遣,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故令煮死人枕也。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钩之,故用死人枕也。气因枕去,故令埋于冢间也。」 〔注解〕 (1) 尸注:病名,症状为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 (2) 沉滞:积闷而不流畅。 (3) 差:音ㄔㄞˋ,通「瘥」,病愈。
  3. 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气,即是灵魂,死时才会离开人的身体。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变得极为慌乱,或是失去知觉,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这时人们就用「魂不附体」来形容这种情形。在所引典源中,提到有位妇人久病不愈,徐嗣伯诊断之后,研判这是一种叫做「尸注」的病,用死人的枕头煮水服用就可以痊愈。后来王晏知道这件事,就问徐嗣伯原因。徐嗣伯回答︰「尸注这种病是因为被鬼气缠身,用死人枕煮药服用,鬼气就会散去,不会再附于人的身上。」这里的「魂气」是指外来的鬼气,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后来「魂不附体」这句成语就由这里演变而出,而「魂」却转移为人自己的魂魄。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极度惊吓所致。因此,「魂不附体」就用以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
来源:成语典

《魂不附体》包含的汉字

  • 魂hún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魂灵。鬼魂。魂不附体。指精神或情绪: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魂不守舍。笔画数:13;部首:鬼;笔顺编号:1154325113554
  • 不bù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没有不fǒu古同“否”,不如此,不然。没有笔画数:4;部首:一;笔顺编号:1324
  • 附fù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捎带:“一男附书至”。靠近:附近。附耳低言。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笔画数:7;部首:阝;笔顺编号:5232124
  • 体(體)tǐ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妌g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体(體)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體)体(體)bèn古同“笨”,粗壮。古同“笨”,抬灵柩的人。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12341

网友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