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肤之痛的解释

切肤之痛的解释
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解释
qiè fū zhī tòng拼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带一名于纸尾,遂成附骨之疽,受万罪于公门,竞属切肤之痛。”出处
切膚之痛繁体
qfzt简拼
ㄑㄧㄝ ˋ ㄈㄨ ㄓㄧ ㄊㄨㄙˋ注音
常用成语程度
四字成语字数
中性成语色彩
作主语、宾语;比喻感受深切用法
偏正式成语结构
古代成语年代
同感身受 痛定思痛近义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他有着切肤之痛。例子
keenly felt pain翻译
动手术谜语
之,不能读作“zī”;切,不能读作“qiē”。正音

《切肤之痛》包含的汉字

  • 切qiē用刀从上往下用力: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切qiè密合,贴近:切当(d刵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紧急:急切。迫切。实在:切忌。恳切。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笔画数:4;部首:刀;笔顺编号:1553
  • 肤(膚)fū肉体表面的皮:皮肤。肌肤。切肤之痛。体无完肤。表面的,浅薄的:肤浅。肤泛。大:“薄伐猃狁,以奏肤公”(“肤公”即“大功”)。笔画数:8;部首:月;笔顺编号:35111134
  • 之zhī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往,到:“吾欲之南海”。笔画数:3;部首:丶;笔顺编号:454
  • 痛tòng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头痛。肚子痛。痛风。痛痒(a.喻疾苦,如“痛痛相关”;b.喻紧要的事,如“不关痛痛”)。悲伤:悲痛。哀痛。痛楚。痛惜。痛不欲生。尽情地,深切地,彻底地:痛击。痛悼。痛责。痛快。痛改前非。笔画数:12;部首:疒;笔顺编号:413415425112

网友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