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人耳目的解释

掩人耳目的解释
遮掩别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骗人。解释
yǎn rén ěr mù拼音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出处
yrem简拼
ㄧㄢˇ ㄖㄣˊ ㄦˇ ㄇㄨˋ注音
常用成语程度
四字成语字数
中性成语色彩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欺骗人用法
动宾式成语结构
古代成语年代
欲盖弥彰 偷天换日 瞒上欺下近义
必须假手他人,死于道路,方可掩人耳目。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二回例子
deceive the public翻译
阻塞视听;大漠风沙谜语
人,不能读作“yín”。正音
  1. 比喻欺骗、蒙蔽他人。【例】为了躲避仇家的追杀,他诈死以掩人耳目。
来源:简编版
  1. 比喻欺骗、蒙蔽他人。《西游记》第一六回:「那两个和尚,却不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这里叫德泉派人上来办,才好掩人耳目。」
来源:修订版
  1. 遮蔽别人的耳目。比喻用假象欺骗、蒙蔽他人。语本《大宋宣和遗事.亨集》。
  2. 《大宋宣和遗事.亨集》近闻有贼臣高俅、杨戬,乃市井无籍小人,一旦遭遇圣恩,巧进佞谀,簧蛊圣听,轻屑万乘之尊严,下游民间之坊市,宿于娼馆1>,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注解〕 (1) 娼馆:妓院。
  3. 「掩人耳目」的典源本于《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大宋宣和遗事》主要叙述宋徽宗、钦宗、高宗三朝的故事,其〈亨集〉里有一段记载:宋徽宗眼见国势渐衰,又有臣子上奏国家将有刀兵之危,因而十分忧愁。陪侍在旁的平章高俅、御史杨戬,见徽宗闷闷不乐,就建议徽宗要及时行乐。于是他们带徽宗微服出游,到了金环巷,与名妓李师师喝酒作乐。这件事传到谏臣曹辅耳中,随即进表直谏徽宗不该被奸臣蛊惑,贵为天子竟到市井民间游玩,宠幸娼妓,睡在娼馆里。这种行事举动,想要遮蔽他人的耳目,实在不可能。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史官也记在史书上,到时可是贻笑万代,不可以不谨慎啊!后来「掩人耳目」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用假象欺骗、蒙蔽他人。如《镜花缘.第七三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来源:成语典

《掩人耳目》包含的汉字

  • 掩yǎn遮蔽,遮盖:掩护。掩体。掩饰。掩映。掩盖。掩蔽。掩埋。掩人耳目。瑕不掩瑜。藏瑕掩疵。关,合:掩闭。掩门。掩卷。门、窗、箱柜等关合时夹住了东西:掩了手。乘人不备而袭击或捉拿:掩杀。掩击。掩袭。笔画数:11;部首:扌;笔顺编号:12113425115
  • 人rén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己我笔画数:2;部首:人;笔顺编号:34
  • 目mù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d?)(亦指箭靶的中心)。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名称:数目。巧立名目。标题:目录。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孔眼:网目。指为首的人:头目。纲笔画数:5;部首:目;笔顺编号:25111

网友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