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染目濡的解释

耳染目濡的解释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解释
ěr rǎn mù rǔ拼音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出处
ermr简拼
ㄦˇ ㄖㄢˇ ㄇㄨˋ ㄖㄨˊ注音
一般成语程度
四字成语字数
中性成语色彩
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用法
联合式成语结构
近代成语年代
耳濡目染 耳濡目击近义
来源:简编版
  1. 听惯了,看熟了,因而深受影响。《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一来是秉赋了那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也作「耳濡目染」。
来源:修订版
  1. 义参「耳濡目染」。见「耳濡目染」条。
  2. 此处所列为「耳濡目染」之典源,提供参考。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据《全唐文.卷五六三.韩愈》引)公讳启,字某,河南人。其大王父融,王父琯,仍父子为宰相。融相天后,事远不大传。琯相元宗、肃宗,处艰难中,与道进退,薨赠太尉,流声于兹。父乘,仕至秘书少监,赠太子詹事。公胚胎前光1>,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目擩2>耳染,不学以能。始为凤翔府3>参军4>,尚少,人吏迎观望见,咸曰:「真房太尉5>家子孙也。」不敢弄以事6>,转同州7>澄城丞8>。益自饰理,同官惮伏9>。 〔注解〕 (1) 胚胎前光︰指生命孕育时,已受荫前人之光。 (2) 擩:音ㄖㄨˋ,习染、感染。 (3) 凤翔府:地约当今陕西省凤翔县。为周王畿地,汉时为右扶风,北魏时置岐州,唐改为凤翔府,后世因之,民国始废。 (4) 参军:东汉始置,掌参谋军务。至隋唐时兼为郡官。 (5) 房太尉:此指房启的祖父房琯。太尉,掌管军事。秦以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汉初沿袭旧制,后改称为大司马,东汉时,仍称太尉。后世多沿置,但一般为加官而无实权,至明始废。 (6) 不敢弄以事:不敢夸耀自己的本事。 (7) 同州:地约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北魏时置华州,西魏时改为同州,后世沿置,至民国始废。 (8) 澄城丞:澄城县官。澄城,地约在今陕西省境内,北魏始置县,后世沿置,清时属同州府。丞,古代辅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 (9) 惮伏:畏惧服从。惮,音ㄉㄢˋ。
  3. 此处所列为「耳濡目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耳濡目染」原作「目擩耳染」。唐代时,虔州长史房启因病去世,文学家韩愈为他撰写墓志铭,讲述他生前的种种事迹。房启的身世显赫,曾祖父与祖父都做过宰相,父亲也担任过秘书少监等职务。韩愈说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受到父祖辈的影响,听熟了、看惯了应有的做人处世态度,而养成高尚的品行与才能。后来「耳濡目染」这句成语就从原文的「目擩(ㄖㄨˋ)耳染」演变而出,形容经常听到、看到而深受影响。
来源:成语典

《耳染目濡》包含的汉字

  • 染rǎn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染料。染色。染坊。染缸。印染。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染病。感染。传染。沾染。一尘不染。笔画数:9;部首:木;笔顺编号:441351234
  • 目mù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d?)(亦指箭靶的中心)。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名称:数目。巧立名目。标题:目录。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孔眼:网目。指为首的人:头目。纲笔画数:5;部首:目;笔顺编号:25111
  • 濡rú沾湿,润泽:濡笔。濡湿。濡染。耳濡目染。相濡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停留,迟滞:濡滞。含忍:濡忍。笔画数:17;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4524444132522

网友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