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解释

见的解释
笔画: 4画
五笔:mqb
部首:

(見)
jiàn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会晤:会见。接见。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見)
xiàn
古同“现”,出现,显露。
古同“现”,现存。


笔画数:4;
部首:见;
笔顺编号:2535


简介
  1. 看到。如:「看见」、「相见恨晚」、「见贤思齐」、「见死不救」。
  2. 拜会、访问。如:「拜见」。
  3. 会面。如:「接见」、「见客」。
  4. 看法。如:「见解」、「浅见」、「偏见」、「远见」、「见仁见智」。
  5. 渐渐显现。如:「见效」、「日见兴旺」、「他的病日见好转。」
  6. 遇到。如:「见水即溶」、「见风转舵」、「见光死」。
  7.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是自己。如「请勿见怪」表示「请不要怪罪我」、「敬请见谅」表示「请原谅我」。
  8. 显露、显出。通「现」。如:「图穷匕见」。
来源:小字典
  1. 看到。【例】眼见、相见恨晚、所见所闻
  2. 拜会、访问。【例】谒见、拜见
  3. 会面。【例】接见、见客
  4. 看法、主张。【例】偏见、浅见、创见
  5. 用在动词前,表示施行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例】见谅、见笑、见疑
  6. 同「现」。
来源:简编版
  1. 看到、看见。如:「相见恨晚」、「眼见为凭」、「显而易见」。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宋.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2. 拜会、访问。如:「谒见」、「拜见」。《左传.庄公十年》:「公将战,曹刿请见。」
  3. 会晤、接待。如:「接见」、「他现在不方便见客。」。《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4. 遇到。如:「见光死」、「见水即溶」、「见风就裂」。《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
  5. 看法、见解。如:「浅见」、「偏见」、「远见」、「成见」。《晋书.卷四二.王浑传》:「私慕鲁女存国之志,敢陈愚见。」
  6. 姓。如宋代有见华。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8. 表示逐渐的趋向、趋势。如:「日见好转」、「日见兴旺」。
  9. 用在动词前,表示主体对所涉及的对象如何。如:「请勿见笑」、「请多见谅」、「有何见教」。《文选.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10. 被。用在动词前,表示被动。《孟子.尽心下》:「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1. 显露、显出。同「现」。如:「情见乎辞」。《战国策.燕策三》:「图穷而匕首见。」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 举荐、介绍。《左传.昭公二十年》:「齐豹见宋鲁于公孟。」《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
  13. 现在。同「现」。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供状人刘玉娘,见年三十五岁。」
  14. 现有的。同「现」。《战国策.韩策一》:「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15. 古代棺木上的装饰。《仪礼.既夕礼》:「藏器于旁加见。」汉.郑玄.注:「见,棺饰也。」
来源:修订版
0
纠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