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的组词

伊们 yī mén1. [方]∶他们或她们。如:伊们射皮草茎,咿呀不知所云。
伊何 yī hé/hē/hè1.为何,作什么。 2.谁,何人。 3.如何,怎样。
伊余 yī yú1.自指,我。
伊公 yī gōng1.商伊尹的尊称。
伊吾 yī wú/yù1.象声词。读书声。 2.古地名。汉伊吾卢地区,隋大业六年置伊吾郡。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县。亦泛指边疆。
伊尼 yī ní1.梵文的鹿名。
伊州 yī zhōu1.曲调名。商调大曲。 2.州名。古称昆吾,本隋伊吾郡,唐改置伊州,又名西州。故城在今新疆哈密县。
伊生 yī shēng1.商伊尹的别称。
伊皋 yī gāo/yáo1.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伊祈 yī qí1.见"伊耆"。
伊管 yī guǎn1.商伊尹和春秋管仲的合称。伊尹助商汤建商;管仲名夷吾,相齐桓公称霸,均为贤相。
伊蒲 yī pú1.见"伊蒲馔"。
伊行 yī xíng/háng1.她那里。 2.指她们。 3.你这里。 4.指你等﹑你们。
伊谷 yī gǔ/gǔ/yù1.见"伊瀔"。
伊阳 yī yáng1.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汝阳县。
淹伊 yān yī1.犹伊优。阿谀逢迎貌。
岂伊 qǐ/kǎi yī1.犹岂,难道。伊,语中助词,无义。
伊博人 yī bó rén尼日利亚的民族之一。少数分布在喀麦隆等国。约1700万人(1985年)。讲伊博语。原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
伊川翁 yī chuān wēng1.宋理学家邵雍的自号。雍字尧夫,后徙居河南洛阳,临伊川,故称。
伊春市 yī chūn shì在黑龙江省中部偏东、小兴安岭南坡,汤旺河流贯,哈佳铁路自南岔有支线经此。1957年设市。人口85.6万(1995年)。森林工业发达,是中国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伊祁氏 yī qí shì/zhī1.春神。
伊蒲供 yī pú gōng/gòng1.素食供品。 2.泛指素食。
伊蒲筵 yī pú yán1.寺庙中的素席。
伊蒲馔 yī pú zhuàn1.斋供,素食。
伊藤氏 yī téng shì1. 伊藤博文。曾任日本首相,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以探明中国政局。如: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自贻伊戚 zì yí yī qī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伊于何底 yī yú hé dǐ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表示事情不堪设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伊儿汗国 yī ér/er hàn/hán guó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56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从中亚向西远征,1258年攻入巴格达,灭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建立汗国。定都大不里士(在今伊朗)。因统治者自称“伊儿汗”,意为“藩王”,因而称“伊儿汗国”。疆域主要包括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等地。13世纪末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后国土分裂,1353年灭亡。
伊利昂纪 yī lì áng jì/jǐ一译《伊利亚特》。古希腊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主要写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因女俘为主帅阿伽门农所夺,愤而退出战斗,希腊军因此受挫。后因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重新出战,终于杀死特洛伊主将,使希腊军转败为胜。
伊斯兰教 yī sī lán jiào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信仰安拉(真主)为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主要经典为《古兰经》,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等为教徒(称为“穆斯林”)必遵的“功课”。主要有逊尼、十叶两大教派。广泛流传于亚、非、欧、美各国。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旧称“回教”、“天方教”、“清真教”等。

伊的解释

1 彼,他,她:~说。~人(那个人,多指女性)。

2 文言助词:下车~始。~谁之力?~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

3 姓。

伊字开头的组词

伊字在中间的组词

伊字结尾的组词

伊的组词(以伊结尾)有: 木乃

伊字二字组词

伊字三字组词

伊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