裾的组词

云裾 yún jú1.状如衣襟的云片。 2.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 3.借指美女或仙女。
分裾 fēn/fèn jú1.分离。
曲裾 qū/qǔ jú1.古代深衣之裳计有十二幅,皆宽头在下,狭头在上,通称为衽,接续其衽而钩其旁边者为"曲裾"。见《礼记.深衣》"续衽钩边"唐孔颖达疏。
曳裾 yè jú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 2."曳裾王门"之省称。
燕裾 yàn/yān jú1.燕女的衣襟。借指舞衣。古燕赵女子善歌舞,故称。
牵裾 qiān jú1.牵拉着衣襟。 2.三国魏文帝曹丕要从冀州迁十万户到河南去,群臣上谏,不听。辛毗再去谏,曹丕不答而入内,辛毗拉住他的衣裾。后来终于减去五万户。见《三国志.魏志.辛毗传》。后以"牵裾"﹑"牵衣"﹑"牵裳"指直言极谏。
翠裾 cuì jú1.绿色的衣襟。
絶裾 jué jú1.断去衣襟。《晋书.温峤传》载:温峤受刘琨命,至江南,奉表劝司马睿即位。峤欲将命,其母崔氏固止之,峤绝裾而去。后即以"絶裾"表示去意坚决。
绝裾 jué jū1.扯断衣裳,指去坚决。
缺裾 quē jú1.犹缺衽。
奋裾 fèn jú1.犹奋臂。
廉裾 lián jú1.见"廉倨"。
捉裾 zhuō jú1.犹牵衣。三国魏许允妻为阮共女,有才德而貌丑。成婚交礼毕,桓范劝允入内,允一见即欲出,妇"捉裾停之",以理服允,遂相敬重。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2.提起袍子。谓动身,启行。
行裾 xíng/háng jú1.出行时所穿的衣衫。
衣裾 yī/yì jú1.衣襟。
衿裾 jīn jú1.青衿为儒者所服,因以借指文人学士。 2.像衿裾之于衣服一样地扼其要,概其全。
袂裾 mèi jú1.襟袖。
裾裾 jū jū1.盛服貌。
赭裾 zhě jú1.古代犯人所穿的赭色衣服。亦借指罪犯。
鹑裾 chún jú1.犹鹑衣。
老莱裾 lǎo lái jú1.即老莱衣。
前襟后裾 qián jīn hòu jū形容年幼时兄弟间关系密切。
曳裾王门 yè jū wáng mén曳:拉;裾:衣服的大襟。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温生絶裾 wēn shēng jué jú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絶裾而去。"后用"温生絶裾"为去意坚决的典故。
温生绝裾 wēn shēng jué jū后用为去意坚决的典故。
牛马襟裾 niú mǎ jīn jú犹言衣冠禽兽。
科头箕裾 kē tóu jī jù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
绝裾而去 jué jū ér qù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裾状下摆 jū zhuàng xià bǎi1. 男用短上衣的延长部分,状如短裙。
裾马襟牛 jū mǎ jīn niú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裾的解释



衣服的大襟。
衣服的前后部分。

笔画数:13;
部首:衤;
笔顺编号:4523451312251


裾字开头的组词

裾的组词(以裾开头)有: 状下摆 马襟牛

裾字在中间的组词

裾的组词(裾字在中间)有: 襟裾马牛 曳裾王门 绝裾而去

裾字结尾的组词

裾字二字组词

裾字三字组词

裾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九霞裾 老莱裾

裾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