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的组词

两苏 liǎng sū/sù1.宋代文学家苏轼和苏辙兄弟的合称。
却苏 què sū/sù1.死而复生。
有苏 yǒu sū/sù1.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北省沙河县西北。有﹐词头。
洗苏 xǐ/xiǎn sū/sù1.谓梳洗恢复青春容颜。
积苏 jī sū/sù1.聚积的柴草。 2.指丛生的野草。
回苏 huí sū/sù1.犹复苏。
扶苏 fú sū/sù1.亦作"扶胥"。 2.树名。 3.古代兵车上的藩盾。 4.扶助。
老苏 lǎo sū/sù1.对宋文学家苏洵的尊称。
苏井 sū/sù jǐng1.神话传说中苏仙公院子里的井。用这口井的水加橘叶可以治病。
苏俄 sū/sù é1.指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和1922年组成的苏联。
苏剧 sū/sù jù1.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苏州一带。由曲艺"苏州滩簧"发展而成,常用曲调有费家调﹑弦索调﹑太平调等,用胡琴﹑笛﹑琵琶(或弦子)﹑笙等伴奏。
苏子 sū/sù zǐ1.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苏小 sū/sù xiǎo1.即苏小小。
苏方 sū/sù fāng1.即苏枋。
苏生 sū/sù shēng1.苏生;新生。
苏米 sū/sù mǐ1.北宋书法家苏轼和米芾的并称。
苏钟 sū/sù zhōng1.即插屏钟。清代手工制作的时钟,是我国钟表史上的早期产品。
酪苏 lào sū/sù1.茄子的别名。 2.见"酪酥"。
酴苏 tú sū/sù1.见"酴酥"。
长苏 zhǎng sū1.指宋苏轼。
青苏 qīng sū/sù1.一种草本植物。似紫苏﹑白苏而青。嫩叶可食﹐子﹐茎可入药。 2.泛指现砍现烧的生柴新草。
江苏省 jiāng sū shěng简称“苏”。在中国东部,长江、淮河下游,东临黄海。面积10.5万平方千米。人口6868多万(1995年),密度居各省区之首。清初置江南省,后分置江苏省。省会南京。全境绝大部分为平原。水域辽阔,河网稠密,有太湖、洪泽湖等大湖。大部分为亚热带湿润区。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主要有机械制造、轻纺和化学工业。农业发达,主产稻谷、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桑蚕茧和淡水渔业产量居全国前列。内河运输量全国第一。
苏丹人 sū/sù dān rén①也称“苏丹阿拉伯人”。非洲东北苏丹地区最大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苏丹和乍得。约1186万人(1985年)。讲阿拉伯语。多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②西非和中非各民族的总称。约1.8亿人(1984年),在语言上分属三大语系,即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和闪含语系。多数信仰万物有灵。男女行割礼。主要从事锄耕农业,部分从事渔业和狩猎业。
苏克雷 sū/sù kè léi玻利维亚法定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人口13万(1992年)。以该国第一任总统苏克雷之名命名。农牧产品集散和加工地。有炼油、纺织、食品等工业。市内有独立战争纪念碑、独立宫等。居民住宅均为白色,有“白城”之称。
苏州市 sū zhōu shì在江苏省南部、太湖东北、京沪铁路线上。因境内有姑苏山,别称“姑苏城”,简称“苏”。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时为吴国都,1949年设市。人口105.7万(1995年)。丝绸工业历史悠久。特产刺绣、缂丝、宋锦、檀香扇。苏州园林著称于世,有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名园及虎丘、寒山寺、北寺塔等名胜古迹。
苏打饼干 sū/sù dǎ/dá bǐng gān/gàn1. 一种由苏打发粉与酸牛奶或酪乳发涨面粉而做成的饼干。
乌苏里江 wū sū/sù lǐ jiāng黑龙江支流。上源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长890千米。自河口上溯至兴凯湖为中俄两国界河。中下游江宽水深,可通航。盛产大马哈鱼。
樵苏失爨 qiáo sū shī cuàn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苏州评话 sū/sù zhōu píng huà曲艺曲种。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部分地区。清初形成于江苏苏州。用苏州方言说书。表演上讲究说表、噱头和口技等,并注意模拟人物的“起脚色”。传统书目都为长篇,以历史、武侠、神怪等题材为主。
豪苏腻柳 háo sū/sù nì liǔ1.豪放的苏词和细腻的柳词。苏,苏轼;柳,柳永。

苏的解释


(⑧囌)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姓。
见“噜”字“噜苏”。



 ㄙㄨˋ
朝向:“苏刃者死”。

笔画数:7;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5344


苏字开头的组词

苏字在中间的组词

苏字结尾的组词

苏字二字组词

苏字三字组词

苏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