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的组词

峡湾 xiá wān1. 两个悬崖或两个陡斜坡之间狭窄且常很深的海水进口。
巴峡 bā xiá1.指巴县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巴郡三峡。
三峡 sān xiá1.四川﹑湖北两省境内,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 2.广东省北江自英德至清远间的中宿峡﹑大庙峡﹑浈阳峡的合称。见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三峡》。
月峡 yuè xiá1.亦作"月硖"。 2.明月峡的省称。在四川省巴县境。峡首南岸壁高四十丈﹐其壁有圆孔﹐形若满月﹐故名。
楚峡 chǔ xiá1.楚地峡谷。多指巫峡。
海峡 hǎi xi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涧峡 jiàn xiá1.峡谷。
穷峡 qióng xiá1.深邃的峡谷。
岩峡 yán xiá1.山谷。
峡口 xiá kǒu1.指西陵峡口,为长江出蜀的险隘。 2.泛称峡谷之口。
峡崥 xiá pí/bǐ1.山足。
峡纸 xiá zhǐ1.古代峡州所产的纸。质坚韧,久藏不损。
铁峡 tiě xiá1.泛指长江三峡一带。
刘家峡 liú jiā/gū/jie xiá黄河上游峡谷之一。在甘肃兰州以西。峡谷长约11千米,落差18米。峡口已建成大型水电站。
瞿唐峡 qú/jù táng xiá1.亦作"瞿塘峡"。 2.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
神女峡 shén nǚ/rǔ xiá1.即长江中的巫峡。
咽峡炎 yān/yàn/yè xiá yán1. 一种口或咽喉严重的炎性或溃疡性病态。
虎跳峡 hǔ tiào/táo xiá在云南西北部长江上游金沙江段。长16千米,江面最窄处仅30米,落差约200米。水能丰富。高山夹峙,谷底到山顶高差可达3000米,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
西陵峡 xī líng xi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境内。分东、西两段,长42千米;中为宽谷间隔。以滩多水急为特点。峡内的三斗坪为长江三峡工程大坝坝址。
贞女峡 zhēn nǚ/rǔ xiá1.峡名。在广东省连县南。峡西高岩名贞女山。因岩下有石相传为女子所化而得名。自来咏贞女化石事指此。
青铜峡 qīng tóng xiá黄河上游段最后一个峡谷。在宁夏青铜峡市境内。富水力资源,建有青铜峡大型水利枢纽。
黄牛峡 huáng niú xiá1.即黄牛山。
黄草峡 huáng cǎo xiá1.亦称"黄葛峡"。 2.山峡名。在四川省。
排山倒峡 pái shān dǎo xiá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山峡。形容水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倒峡泻河 dǎo xiá xiè hé比喻文笔酣暢,气势磅礴。
曼德海峡 màn dé hǎi xiá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非洲大陆之间的海峡。是红海的南口。船只由印度洋进出红海,或取道苏伊士运河进地中海到大西洋的必经通道。航运、战略地位重要。
朝鲜海峡 cháo xiān hǎi xiá朝鲜半岛东南部与日本本州岛、九州岛之间的海峡。宽约180千米。狭义的朝鲜海峡,指朝鲜半岛与对马岛之间的海峡,宽50千米。
海底峡谷 hǎi dǐ/de xiá gǔ/gǔ/yù又称“海底谷地”。是大陆坡上的狭长深谷。深可达千米以上。具有河谷形态,坡陡。主要因含有大量泥、砂的浊流侵蚀而形成的。
琼州海峡 qióng zhōu hǎi xiá中国三大海峡之一。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长80多千米,宽20~40千米。平均水深44米,最深达120米。北部湾和南海北部间的“海上走廊”。
巴士海峡 bā shì hǎi xiá南海和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在中国台湾岛同菲律宾巴坦群岛之间。最窄处95.4千米,水深2000~5000米。有多条国际航线通过。

峡的解释


(峽)
xiá
两山夹着的水道:三门峡(中国黄河中游峡谷之一)。三峡(中国长江流经四川到湖北的交界一带所经过的三个峡谷,其中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海峡(两旁有陆地夹着的形状狭长的海,如“台湾峡峡”)。
指两山之间:峡谷(狭而深的谷地)。

笔画数:9;
部首:山;
笔顺编号:252143134


峡字开头的组词

峡的组词(以峡开头)有:

峡字在中间的组词

峡的组词(峡字在中间)有: 三门峡市 倒峡泻河 海底峡谷 咽峡炎

峡字结尾的组词

峡字二字组词

峡字三字组词

峡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