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的组词

莎草 shā cǎo1.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潮湿地区或河边沙地。茎直立,三棱形。叶细长,深绿色,质硬有光泽。夏季开穗状小花,赤褐色。地下有细长的匍匐茎,并有褐色膨大块茎。块茎称"香附子",可供药用。
莎鸡 shā jī纺织娘:六月莎鸡振羽。
厄莎 è suō/shā1.拉祜族语天帝的译音。亦用以称佛祖。
汁莎 zhī suō/shā1.即秬鬯。参见"汁献"。
緑莎 lǜ/lù suō/shā1.绿色的莎草。 2.泛指绿草地。
细莎 xì suō/shā1.小草。
射莎 shè/yè/yì suō/shā1.指北周豆卢宁百步射莎草的故事。《北史.豆卢宁传》:"﹝豆卢宁﹞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肆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仚定服其能﹐赠遗尤厚。"后以"射莎"为射技高超之典。
戾莎 lì suō/shā1.一种可染紫色的草。
挼莎 nuó suō/shā1.亦作"挼挱"。亦作"挼挲"。 2.揉搓,搓摩。
捼莎 ruó/wěi/ré suō/shā1.两手相切摩。
莎帷 suō/shā wéi1. 巴基斯坦妇女穿的宽身而飘拂的长裤。
莎笠 shā lì1.即蓑笠。莎,通"簔"。
莎笼 suō/shā lóng/lǒng1. 用一长条布裹身做成的宽松裙子,在腰部用塞或卷的方法加以固定,主要为马来群岛和太平洋岛屿上的男女穿着。
莎虫 shā chóng1.莎鸡的别称。
莎衣 shā yī1.蓑衣。莎,通"蓑"。
莎随 shā suí1.谓相持不进不退。
蔢莎 pó suō/shā1.草木盛貌。 2.草根。
踏莎 tà/tā suō/shā1.《踏莎行》词牌的省称。
逻莎 luó suō/shā1.见"逻娑"。
青莎 qīng suō/shā1.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
香莎 xiāng suō/shā1.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根块叫香附子﹐供药用。
馺莎 sà suō/shā1.众盛貌。
卡秋莎 qiǎ/kǎ qiū suō/shā1. 见“喀秋莎”。
喀秋莎 kā qiū suō/shā火箭炮的一种。[俄катюша]
安莎社 ān shā shè“安莎全国报业联合社”的简称。意大利的通讯社。1945年1月由意大利十二家日报联合创办。总社设在罗马。
寡妇莎 guǎ fù suō/shā1.相思草的俗名。
莎搭八 shā dā bā1.见"莎塔八"。
踏莎行 tà/tā suō/shā xíng/háng1.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添字名《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六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三。 2.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
蒙娜丽莎 mēng/méng/měng nà/nuó lì/lí suō/shā即“莫娜·丽萨”。
莎士比亚 shā shì bǐ yà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后来家道中落,曾帮助父亲经商,1578年左右只身到伦敦谋生,据说从事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最下等的职业”。后来当了演员和编剧,随着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他在剧团里扮演过像《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之类的配角,也担任过导演,但主要是编写剧本

莎的解释


suō
〔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shā
多用于人名、地名。

笔画数:10;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4412343


莎字开头的组词

莎字在中间的组词

莎的组词(莎字在中间)有: 安莎社 踏莎行

莎字结尾的组词

莎字二字组词

莎字三字组词

莎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卡秋莎 喀秋莎 安莎社 寡妇莎 莎塔八 莎搭八 踏莎行

莎字四字组词

莎的组词(四字词语)有: 蒙娜丽莎 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