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的组词

引渡 yǐn dù①指一国将逃亡在其境内的外国罪犯转交给要求审判该罪犯的另一国的行为。国与国之间除非签订有相互引渡罪犯的协议,否则不承担引渡的义务。国际协定通常规定下列国家有权提出引渡要求:罪犯国籍所属国、罪行发生地国家、罪行受害国。②引导并渡过:用渡槽将对面的山泉引渡过来|造浮桥引渡兵马。
过渡 guò/guo dù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时期丨~地带。
偷渡 tōu dù1.暗中渡过江河。 2.谓偷越关隘或国境。
僦渡 jiù dù1.谓雇船而渡。
桁渡 héng/háng dù1.渡桥。
泅渡 qiú dù1.游泳而过。
渡仔 dù zī/zǐ/zǎi1.方言。摆渡的船夫。
渡口 dù kǒu有船或筏子摆渡的地方。
渡引 dù yǐn1.谓引导人离俗出家。
渡杯 dù bēi1.释杯渡(亦作杯度),晋宋时僧人,不知姓名。相传其常乘一木杯渡河,因号曰杯渡。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杯渡》。后以"渡杯"泛指僧人云游所携之物。
渡槽 dù cáo跨越山谷、道路、水道的桥梁式水槽,两端与渠道相接。
渡涉 dù shè1.徒步过水。
筏渡 fá dù1.用筏子渡水。
抢渡 qiǎng/qiāng/chēng dù1. 抓紧时间快速渡过。
拔渡 bá dù1.见"拔度"。
搭渡 dā dù1.一种用木头二方,夹装在门槛里外,可使车辆从槛外入内的桥状装置。
设渡 shè dù1.置备渡船。
透渡 tòu dù1.谓乘渡船过河。
飞渡 fēi dù1.在上空越过。
鬻渡 yù dù1.指以摆渡为谋生之业。
杨子渡 yáng zǐ dù1.古津渡名。在今江苏省邗江南有杨子桥,古时在长江北岸,由此南渡京口,为江滨要津。今距江已远,仅通运河。
香象渡河 xiāng xiàng dù hé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三兽渡河 sān shòu dù hé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三豕渡河 sān shǐ dù hé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三豕:应为“己亥”。同“三豕涉河”。
五马渡江 wǔ mǎ dù jiāng1.指西晋末司马氏五王南渡长江,于建邺(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事。
公无渡河 gōng wú dù hé1.乐府歌辞名。《乐府诗集》附于相和歌辞《箜篌引》下。四言四句﹐以歌辞首句"公无渡河"而名。
普渡众生 pǔ dù zhòng shēng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语。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
四渡赤水 sì dù chì shu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争取战略主动于贵州、四川、云南三省边境地区进行的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拟北渡长江,到四川西北地区建立苏区。1月29日西渡赤水河,挺进至云南扎西(今威信)地区。蒋介石急忙增强长江防御。为争取主动,中央红军突然回师东进,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河,再次攻占遵义,取得了长征后第一个大胜仗。为迷惑敌人,3月16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地区。蒋介石急忙调兵西追。中央红军突然折回向东,于3月21
过渡政府 guò/guo dù zhèng fǔ1.新的政府没有产生之前的临时性政府,新政府组成后即告终了。
钓伏渡挽 diào fú dù wǎn1.指八股文截搭题的作法。截搭题一般分为上下两截。从上截的上文﹐钓出下截﹔下截收处﹐仍落到上截﹐这就叫做钓。扼住上截下截﹐驾奴中间﹐然后从上截过渡到下截﹐这就叫做渡。从下截挽到上截﹐然后再落下文﹐这就叫做挽。这三种笔法﹐都是变形的伏笔﹐因此谓"钓伏渡挽"。

渡的解释

1 横过水面:~船。~桥。~河。摆~。强~。远~重洋。

2 由此到彼:~过难关。

3 转手,移交:引~。

4 过河的地方:~口。~头。

渡字开头的组词

渡字在中间的组词

渡字结尾的组词

渡字二字组词

渡字三字组词

渡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