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的组词

丝桐 sī tóng1.指琴。古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故称。 2.指乐曲。
枯桐 kū tóng1.《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 2.《晋书.张华传》:"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桐乡 tóng xiāng1.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汉改桐乡。《汉书.循吏传.朱邑》:"﹝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后因以为官吏在任行惠政﹑有遗爱之典。
桐凤 tóng fèng1.见"桐花凤"。
桐圭 tóng guī1.见"桐珪"。
桐子 tóng zǐ1.梧桐树的果实。 2.油桐的果实。可榨桐油。 3.儿童,童子。桐,通"童"。
桐孙 tóng sūn/xùn1.桐树新生的小枝。北周庾信《咏树》:"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唐周贺《赠神遘上人》诗:"草履蒲团山意存,坐看庭木长桐孙。"后以"桐孙"称美他人子孙。参见"孙枝"。 2.指琴。
桐江 tóng jiāng1.富春江的上游。即钱塘江流经桐庐县境内一段。
桐竹 tóng zhú1.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桐膏 tóng gāo/gào1.桐油烧烟制成的膏,为制墨原料。
桐花 tóng huā1.桐树的花。 2.古时女子发式之一。
樊桐 fán tóng1.传说中的山名。
爨桐 cuàn tóng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蔡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2.指焦尾琴。
白桐 bái tóng1.树木名。
空桐 kōng/kòng/kǒng tóng1.见"空同"。 2.复姓。商之后以国为姓﹐有空桐氏。见《史记.殷本纪论》。
抚桐 fǔ tóng1.弹琴。古琴多以桐木制成﹐故云。桐代指琴。
蜀桐 shǔ tóng1.蜀中的桐木。亦代称以此种木材所制的乐器。
雷桐 léi tóng1.传说中的古代制药人雷公和桐君的并称。
霜桐 shuāng tóng1.即梧桐。梧桐皮白﹐故称。
山桐子 shān tóng zǐ1.亦称"椅桐"。 2.大风子科。落叶乔木。树皮平滑,灰白色。叶宽卵形至卵状心脏形。初夏开花,黄绿色。浆果球形,红色。种子可榨油制肥皂。也叫椅。木材可制器具。
三尺桐 sān chǐ/chě tóng1.指琴。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
桐华布 tóng huá/huà/huā bù1.《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絜白不受垢污。"李贤注引《广志》:"梧桐有白者,剽国有桐木,其华有白毳,取其毳淹渍,缉织以为布。"后因以称梧桐花细毛织成的布为"桐华布"或"桐木布"。
桐华烟 tóng huá/huà/huā yān1.见"桐花烟"。
桐城派 tóng chéng pài1.清代散文流派。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皆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及唐宋八大家散文。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文以载道,其作品一般内容贫弱,往往流于空洞。是清代极有影响的散文流派。
桐木人 tóng mù rén1.桐木作的人形。古时作蛊祝之用。
桐木布 tóng mù bù1.见"桐华布"。
桐花烟 tóng huā yān1.亦作"桐华烟"。 2.用桐油烧的烟。为制墨的原料。
峄阳桐 yì yáng tóng1.见"峄阳孤桐"。
胡桐泪 hú tóng lèi1.胡杨树脂。其结晶体名胡杨碱。
半死梧桐 bàn sǐ wú tóng比喻丧失配偶。

桐的解释


tóng
〔泡(
〔梧桐〕见“
p乷 )桐〕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梧”。

笔画数:10;
部首:木;
笔顺编号:1234251251


桐字开头的组词

桐字在中间的组词

桐字结尾的组词

桐字二字组词

桐字三字组词

桐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