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的组词

国玺 guó xǐ1.即传国玺。秦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 2.代表国家元首或最高权力的印章。
信玺 xìn/shēn xǐ1.古代皇帝玺印之一。
六玺 liù/lù xǐ1.秦汉皇帝除传国玺之外﹐尚有六玺﹐皆白玉制﹐螭虎纽﹐用武都紫泥封:一﹐皇帝行玺﹐用于封国;二﹐皇帝之玺﹐用于赐诸王侯;三﹐皇帝信玺﹐用于发兵;四﹐天子行玺﹐用于召大臣;五﹐天子之玺﹐用于策封外国君主;六﹐天子信玺﹐用于祭天地鬼神。其后﹐自晋至隋﹐用制屡变而其名不改。唐又增神玺﹑受命玺﹐为八玺;武则天时改诸玺曰宝。参阅《后汉书.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奉高皇帝玺绶"李贤注引汉蔡邕《独断》﹑《宋书.礼志五》。
册玺 cè xǐ1.册宝。
印玺 yìn xǐ1.印信。秦以后专用于皇帝。
玺书 xǐ shū1.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 2.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玺册 xǐ cè1.亦作"玺策"。 2.玉玺和册命文书。
玺剑 xǐ jiàn1.《西京杂记》卷一:"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采珠﹑九华玉以为饰。"后以"玺剑"指传国之宝。
玺唤 xǐ huàn1.传说中的古国名。
玺策 xǐ cè1.见"玺册"。
玺绂 xǐ fú1.亦作"玺韨"。 2.玺绶。
玺绶 xǐ shòu1.古代印玺上所系的彩色丝带。借指印玺。
玺诏 xǐ zhào1.诏书。上有御印,故称。
琮玺 cóng xǐ1.玉玺,皇帝或皇后的印。
相玺 xiāng/xiàng xǐ1.相国的官印。
石玺 shí/dàn xǐ1.石印。
神玺 shén xǐ1.天子的玉玺之一。
封玺 fēng xǐ1.封缄的印信。
御玺 yù xǐ1.帝王的印信。
效玺 xiào xǐ1.献上国君的玉玺。表示臣服。
蜜玺 mì xǐ1.古时为已死帝王用蜂蜡制成的玺印。为殉葬的明器。
行玺 xíng/háng xǐ1.秦汉时皇帝印玺的一种。
负玺 fù xǐ1.背负玺印。谓随侍皇帝左右。 2.指近侍官。
进玺 jìn xǐ1.谓进奉皇帝专用的玉玺。
连玺 lián xǐ1.同时佩两颗官印。
释玺 shì xǐ1.丢下印信。谓辞官。
金玺 jīn xǐ1.亦作"金?"。 2.金制成的印玺。
传国玺 chuán/zhuàn guó xǐ1.秦以后皇帝世代相传的印章。又称秦玺,唐改称传国宝。相传秦始皇得蓝田玉,雕为印,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秦亡归汉。后来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之文,争以得玺为符瑞。秦玺已亡,历代多自刻制,文亦有同有异。
受命玺 shòu mìng xǐ1.皇帝印玺称传国玺,因皇帝自称受命于天,所以也叫受命玺或受命宝。
钦玺书 qīn xǐ shū1.即玺书。古代以印信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如汉元帝有《赐淮阳王钦玺书》。

玺的解释


(璽)

印,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玉玺。掌玺大臣。玺书。玺节(印章)。玺绶。

笔画数:10;
部首:玉;
笔顺编号:3523411214


玺字开头的组词

玺字在中间的组词

玺的组词(玺字在中间)有: 钦玺书

玺字结尾的组词

玺字二字组词

玺字三字组词

玺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传国玺 受命玺 卞璧玺 白玉玺 碧霞玺 钦玺书

玺字四字组词

玺的组词(四字词语)有: 焚符破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