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的组词

胥涛 xū tāo1.传说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所杀﹐尸投浙江﹐成为涛神。后人因称浙江潮为"胥涛"。亦泛指汹涌的波涛。
里胥 lǐ xū1.指里长。
于胥 yú xū1.观察。于,语助词。
仓胥 cāng xū1.即仓吏。
伍胥 wǔ xū1.传说中的古代方术士。 2.指伍子胥。
包胥 bāo xū1.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化胥 huà/huā xū1.即华胥。寓言中的理想国。借指安乐的梦境。
县胥 xiàn/xuán xū1.县吏。
史胥 shǐ xū1.掌管文书的小吏。
灵胥 líng xū1.指春秋吴伍子胥。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涛神﹐故称。 2.借指波浪﹐浪涛。
猾胥 huá xū1.刁滑的小吏。
相胥 xiāng/xiàng xū1.共同。
小胥 xiǎo xū1.古代官名。乐官之属。 2.旧时官府中的低级官员。 3.犹钞胥。旧时专任誊写的小吏﹐或称被雇用的抄写者。
居胥 jú xū1.狼居胥山的省称。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肯特山。一说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西汉元狩四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匈奴,封狼居胥山。
胥山 xū shān1.山名﹐相传因伍子胥而得名。有三:(1)在江苏省吴县西南。《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一说吴阖闾时已有胥山之名。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2)浙江省杭州市城内吴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吴山﹐《图经》云:'春秋时为吴南界故名。或曰以子胥名﹐讹伍为吴也。'亦名胥山。"(3)浙江省嘉兴市张山。清顾祖禹《读史
胥庭 xū tíng1.太古帝王赫胥氏和大庭氏的并称。
胥徒 xū tú1.本为民服徭役者。后泛指官府衙役。语本《周礼.天官.序官》:"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郑玄注:"此民给徭役者﹐若今卫士矣。胥,读如如谞,谓其有才知,为什长。"
胥成 xū chéng1.重叠而生﹐对生。
胥胥 xū xū1.松散貌。 2.喜乐貌。
胥里 xū lǐ1.里胥。乡里小吏。
胥魂 xū hún1.传说伍子胥为夫差所杀﹐尸投浙江﹐成为英魂。后用为典。
象胥 xiàng xū1.古代接待四方使者的官员。亦用以指翻译人员。
跟胥 gēn xū1.随从小吏。
长胥 zhǎng xū1.长官与胥吏。
黠胥 xiá xū1.狡猾的胥吏。
赫胥氏 hè xū shì/zhī1.传说中的帝王名。
伍胥潮 wǔ xū cháo1.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乃取子胥(伍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姑胥台 gū xū tái/tāi1.见"姑苏台"。
钞书胥 chāo shū xū1.指抄袭陈言﹐不能自出新意之人。
抉目胥门 jué mù xū mén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胥的解释



古代的小官:胥吏。钞胥。
全,都:万事胥备。民胥然矣。
蟹酱:蟹胥。
姓。

笔画数:9;
部首:月;
笔顺编号:521342511


胥字开头的组词

胥字在中间的组词

胥字结尾的组词

胥字二字组词

胥字三字组词

胥的组词(三字词语)有: 赫胥氏 不胥时 伍胥涛 伍胥潮 华胥梦 狼居胥 姑胥台 钞书胥

胥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