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组词

七佛 qī fó/fú/bì/bó1.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佛国 fó/fú/bì/bó guó1.佛所生之地,指天竺,即古印度。 2.指寺院。
佛坛 fó/fú/bì/bó tán1.供奉佛像的高台。
佛境 fó/fú/bì/bó jìng1.佛的境界。
佛子 fó/fú/bì/bó zǐ1.菩萨的通称。 2.受佛戒者,佛门弟子。 3.佛教泛指一切众生,以其悉具佛性,故称。 4.称慈善的人。如唐末徐守温以宽恕为治,人称佛子。见唐张鷟《耳目记》。又宋洪皓为秀州司录,以所掌发运司钱赈济饥民,州人称之为"洪佛子"。见宋赵善璙《自警篇.救荒》。
佛宫 fó/fú/bì/bó gōng1.佛殿,佛堂。
佛影 fó/fú/bì/bó yǐng1.佛像。
佛手 fó/fú/bì/bó shǒu①常绿小乔木,叶子长圆形,花白色。果实鲜黄色,下端有裂纹,形状像半握着的手,有芳香。可入药。 ②这种植物的果实。
佛法 fó/fú/bì/bó fǎ①佛教的教义。②佛教徒和迷信的人认为佛所具有的法力。
佛豆 fó/fú/bì/bó dòu1.即蚕豆。
佛郁 fó/fú/bì/bó yù1.不安貌。
佛青 fó/fú/bì/bó qīng1.即群青。一种深蓝色的无机颜料。用于染布﹑印刷或做油漆原料。
佛髻 fó/fú/bì/bó jì1.呈盘曲状发髻的美称。相传佛发旋曲为螺形,故称。
玉佛 yù fó/fú/bì/bó1.玉制的佛像。
得佛 dé/děi/de fó/fú/bì/bó1.成佛。
悟佛 wù fó/fú/bì/bó1.了悟佛理。
賧佛 dǎn fó/fú/bì/bó1. 为求佛祖赐福弭灾,我国某些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向佛寺捐献财物。
遶佛 rào fó/fú/bì/bó1.环绕着佛或佛像兜圈子。佛教以此表示对佛的敬信之情。
顶佛 dǐng fó/fú/bì/bó1.佛教语。谓顶礼拜佛。
辟支佛 pì zhī fó1.佛教语。梵语辟支迦佛陀的略称。三乘中的中乘圣者。因其观十二因缘法而得道﹐故亦意译为"缘觉"﹔因其身出无佛之世﹐潜修独悟﹐又意译为"独觉"。
仁佛阁 rén fó/fú/bì/bó gé1.辽代名胜。在今北京西郊香山,现仅存遗址。
佛舍利 fó/fú/bì/bó shè/shě lì1.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击之不坏,焚之不燋,或有光明神验。佛教徒奉为至宝,建塔供奉。后亦泛指高僧死后烧剩的骨烬。舍利为梵语?arīra的译音,意为"身骨"﹑"灵骨"。
李佛子 lǐ fó/fú/bì/bó zǐ1.称宋李仲容。
潞佛子 lù fó/fú/bì/bó zǐ1.明潞简王朱常淓的美称。
弥勒佛 mí lè fó佛教大乘菩萨。《弥勒下生经》说他将从兜率天下凡,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中国寺庙里供奉的弥勒佛像,袒胸露肚,圆脸长耳,笑口常开。这个形象来源于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契此,传说他是弥勒的化身。
报身佛 bào shēn fó1.见"报身"。
一切诸佛 yī qiē/qiè zhū fó/fú/bì/bó1.佛教对三世十方诸佛的总称。
佛眼佛心 fó yǎn fó xīn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立地成佛 lì dì chéng fó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雀离佛图 què/qiāo/qiǎo lí fó/fú/bì/bó tú1.见"雀离浮图"。

佛的解释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ɑuddha



〔仿佛〕见“
古同“拂”,违背,违反。仿”。
ɑuddha



古同“弼”,辅弼。
ɑuddha



古同“勃”,兴起。
ɑuddha

笔画数:7;
部首:亻;
笔顺编号:3251532


佛字开头的组词

佛字在中间的组词

佛字结尾的组词

佛字二字组词

佛字三字组词

佛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