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组词

三传 sān chuán/zhuàn1.传了三次。
三娥 sān é1.指杨贵妃之三妹,唐玄宗封为虢国夫人。据说她自矜娇美,朝见君王时亦不施脂粉。见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三字 sān zì1.指古字﹑篆﹑隶三种字体。 2.知制诰的别称。 3.指"莫须有"三字。
三库 sān kù1.指元代禁中内藏﹑右藏﹑左藏三个库房。 2.指清代户部所属的银库﹑缎匹库﹑颜料库。
三版 sān bǎn1.见"三板"。
三章 sān zhāng1.三条法律。汉高祖刘邦率兵进入咸阳时,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见《史记.高祖本纪》。 2.泛指简单明确的法律或规章。
三臡 sān ní/luán1.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种肉酱。
三良 sān liáng1.三贤臣。指秦穆公时的奄息﹑仲行﹑针虎。 2.三贤臣。指春秋时郑国的叔詹﹑堵叔﹑师叔。 3.三贤臣。指晋时的王导﹑郄鉴﹑庾亮。
三辞 sān cí1.犹三让。
三避 sān bì1.犹三黜。
三院 sān yuàn1.唐制,御史台设三院:台院,置侍御史;殿院,置殿中侍御史;察院,置监察御史。宋仍唐制,有三院大夫。《新唐书.百官志三》:"御史台,大夫一人……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史隶焉。"唐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历御史,属三院,止尚书郎。"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御史台故事:三院御史言事,必先白中丞。"又清初改内阁为三院﹐即弘文院﹑秘书院和内院。
三齐 sān qí1.三倍于齐国的势力。 2.秦亡,项羽以齐国故地分立齐﹑胶东﹑济北三国,皆在今山东东部,后泛称"三齐"。
三珠树 sān zhū shù1.本作"三株树"。古代传说中的珍木。 2.对唐初王勔﹑王勮﹑王勃兄弟三人的称美。《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初﹐勔﹑勮﹑勃皆着才名﹐故苏易简称三珠树。"后常用作对人兄弟的赞词。
三蕉叶 sān jiāo yè/xié1.犹言三杯。
内三院 nèi/nà sān yuàn1.清官署名。清天聪十年,置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内国史院掌记注诏令,编辑实录﹑史书,撰拟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事。内秘书院掌外交文书及敕谕祭文。内弘文院掌注释历代行事善恶,进讲。合称"内三院"。康熙九年改为内阁。
走三桥 zǒu sān qiáo1.吴地旧俗,妇女于元宵或正月十六夜相率出游,历三桥而止,以祛疾病,谓之"走三桥"。
一茅三脊 yī máo sān jǐ1.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又名灵茅。
三五之隆 sān wǔ zhī lóng1.三皇五帝之盛世。
三十而立 sān shí ér lì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平二满 sān píng èr mǎn平、满:平日、满日。旧时占卜认为平日、满日主生,为种谷佳日。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三摩钵提 sān mó/mā bō tí/dī/dǐ1.梵文Sam?patti的音译。犹三昧。钵,亦作"钵"。
三教九流 sān jiào jiǔ liú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日入厨 sān rì rù chú古代风俗,新娘结婚三日后到厨房做饭。借指初入社会或刚任职。
三旨相公 sān zhǐ xiàng gōng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三来一补 sān lái yī bǔ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合称。
三榜定案 sān bǎng dìng àn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极言行事慎重。
三街六巷 sān jiē liù xiàng泛指大街小巷。
九烈三贞 jiǔ liè sān zhēn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日高三丈 rì gāo sān zhàng犹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渔阳三弄 yú yáng sān nòng/lòng1.即《渔阳参挝》。

三的解释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3;
部首:一;
笔顺编号:111


三字开头的组词

三字在中间的组词

三字结尾的组词

三字二字组词

三字三字组词

三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