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的组词

芦席 lú xí1.用芦苇编成的席子。
芦管 lú guǎn1.芦苇的茎。 2.即芦笳。
芦苇 lú wěi又称“芦”、“苇”。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多长在水边。地下有粗壮的根状茎。叶披针形,花紫色。是保土固堤植物。秆可造纸编席。花絮可填枕头。根状茎能入药。
芦荡 lú dàng1.芦苇丛生的水沼地。
芦菔 lú fú1.即萝卜。
葫芦 hú lú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茎生软黏毛,有卷须。叶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成熟后果皮变木质。原产印度,中国各地有栽培。果实可食用或药用,也可供玩赏或制盛器。种子可作制皂原料。
藜芦 lí lú1.又称黑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有毒。中医入药,主治痰涎壅闭﹑喉痹﹑癫痫等症,外用于疥癣,有催吐作用。在农业上可做杀虫剂。
塞芦 sāi/sài/sè lú1.席箕草的别名。可供编织用具。
芦哨 lú shào1.芦笳一类的乐器。以芦为之。
芦扉 lú fēi1.芦草编织的门扇。 2.亦作"芦菲"。用芦苇编成的席子。
芦藩 lú fān1.用芦苇编制的篱笆。
芦衣 lú yī/yì用芦花代棉絮做成的冬衣。据《太平御览》引《孝子传》:闵子骞幼时受后母虐待,冬天只能穿芦衣御寒。他父亲知道后要赶走后母,子骞跪着求情说:“母亲在只我一人受冻,母亲走则三个儿子都要受冻了。”后用“芦衣”作为孝子的典故。
芦酒 lú jiǔ1.以芦管插酒桶中吸而饮之。这种饮酒方法称"芦酒"。
苞芦 bāo lú1.芦笋。
蒲芦 pú lú1.蒲草和芦苇。 2.蒲且。 3.蚌蛤之属。
葫芦提 hú lú tí/dī/dǐ1.亦作"葫芦蹄"。亦作"葫芦题"。亦作"葫芦啼"。 2.犹糊涂。
西葫芦 xī hú lú1. 一种光滑的圆柱形夏季葫芦,墨绿色,通常有浅绿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和白到淡绿色的坚实肉质。
水葫芦 shuǐ hú lú1.刁鸭的俗名。 2.水生植物。即凤眼蓝。绿叶,开淡紫色花。繁殖特别快,可作为猪饲料或绿肥。
油葫芦 yóu hú lú1.亦作"油壶卢"。昆虫名。形状像蟋蟀而较大,黑褐色,有油光,触角长,腹部肥大,有一对尾须,雌虫另有一个赤褐色的产卵管,雄虫的翅能互相摩擦发声。昼伏夜出,吃豆类﹑谷类﹑瓜类等。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为北曲散套中常用的正曲之一。
火葫芦 huǒ hú lú1.形似葫芦,内装火药的引火战具。
糖葫芦 táng hú lú1.即冰糖葫芦。详"冰糖葫芦"。
提胡芦 tí/dī/dǐ hú lú1.见"提壶"。
葫芦格 hú lú gé1.亦称"葫芦韵"。 2.作诗用韵的一种格式。
葫芦藓 hú lú xiǎn藓纲,葫芦藓科。植株矮小,茎直立而分枝,其上密生绿色小叶,基部有丝状假根。雌雄同株。生长在潮湿、背阴的路边、宅旁、林边的泥土上。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葫芦题 hú lú tí1.见"葫芦提"。
酒葫芦 jiǔ hú lú1.亦作"酒胡芦"。 2.盛酒的葫芦。
黄芦树 huáng lú shù1.黄栌。
冰糖葫芦 bīng táng hú lú1.见"冰糖壶卢"。
毛葫芦兵 máo hú lú bīng1.见"毛葫芦军"。
没嘴葫芦 méi zuǐ hú lu比喻人不爱说话或不善于说话。也指人因某种原因一时说不出话来。

芦的解释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边,茎中空,茎可编席,亦可造纸。简称“芦”,如“芦花”、“芦根”、“芦笛”、“芦席”、“芦荡”;亦简称“
姓。苇”,如“芦丛”、“芦塘”、“芦箔”、“芦荡”。

笔画数:7;
部首:艹;
笔顺编号:1224513


芦字开头的组词

芦字在中间的组词

芦字结尾的组词

芦字二字组词

芦字三字组词

芦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