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的组词

土脉 tǔ mài/mò亦作“土脈”。语出《国语·周语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 韦昭 注:“脉,理也。”此谓土壤开冻松化,生气勃发,如人身脉动。后以“土脈”泛指土壤。
尺脉 chǐ mài1.中医切脉部位名。详"尺"。
丝脉 sī mài/mò1.犹脉络。
主脉 zhǔ mài/mò1.植物叶片中央自叶柄至叶端的一条茎脉。后多比喻文章或事件的主要线索。 2.山脉的主要部分。
义脉 yì mài/mò1.文辞的意义和脉络。
五脉 wǔ mài/mò1.指五脏的正常脉象。
伏脉 fú mài/mò1.指文章中前后照应的线索。 2.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其脉搏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常见于邪闭﹑厥证及剧痛。
叶脉 yè/xié mài/mò1. 植物学名词。分布于叶肉内的维管束。
毛脉 máo mài/mò1.须发与血脉。《国语.楚语上》:"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拇﹑手脉。"韦昭注:"毛,须发。"一说为细血管。借指隐蔽细微之处。
牢脉 láo mài/mò1.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脉来沉而按之坚强牢实不移,常见于阴寒积聚之症。
细脉 xì mài/mò1.脉象之一。脉细直而软,状如丝线,稍显于微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2.充填在节理内的细小岩脉或矿脉。
结脉 jié/jiē mài/mò1.中医学名词。脉象的一种。脉搏迟缓而有不规则的间歇。
对脉 duì mài/mò1.旧时宫中称医者切脉为对脉﹐后亦通行于民间。
文脉 wén mài/mò亦作“文脈”。文章的脉络。
肢脉 zhī mài/mò1.河流的分支。
胗脉 zhēn mài/mò1.医生用手指按在病人腕部的动脉上﹐视脉搏的变化诊断病情。胗﹐同"诊"。
脉书 mài/mò shū1.即医书。记录诊脉方法的图书。
苗脉 miáo mài/mò亦作“苗脈”。1.指矿苗和矿脉。2.比喻事物的根源。
桡动脉 ráo/náo dòng mài/mò1. 恰在肘弯下方,肱动脉两个分支中较小的一支,它沿前臂的桡侧行至腕部,然后向后绕过腕的外侧,在第一第二掌骨之间进入手掌,形成掌深弓。
大巴山脉 dà bā shān mài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由大巴山和米仓山组成。海拔2000米左右。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市的天然省界。广义的大巴山指绵延四川、甘肃、陕西、湖北、重庆等省市边境山地的总称。最高峰大神农架(3105.4米),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脉络贯通 mài luò guàn tōng脉络:人体内的经络。比喻事物前后连贯,条理清楚。
静脉曲张 jìng mài/mò qū/qǔ zhāng静脉扩张、伸长或弯曲的症状。多由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压力增高引起。患者小腿发胀,沉重,容易疲劳。
一脉相传 yī mài xiāng chuán一脉:一个血统。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七成八脉 qī chéng bā mài/mò1.十分之七八。
五指山脉 wǔ zhǐ shān mài/mò海南岛主要山脉。东北西南走向。主峰五指山(1867米)为岛上最高峰。广义的五指山地系海南岛中南部山脉的总称。
十二经脉 shí èr jīng mài/mò1.中医谓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经脉,表里配合,成为十二经脉。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
来龙去脉 lái lóng qù mài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海岸山脉 hǎi àn shān mài/mò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山脉。长4020千米。北段高度较大,切割强烈;南段以块状山为主。
海底山脉 hǎi dǐ/de shān mài/mò又称“海岭”、“海脊”。海底中规模巨大、狭长绵延的高地。一般在海面以下,有的峰顶露出水面形成岛屿。著名的有大西洋海岭等。
血脉相通 xuè mài xiāng tōng血脉:血统。原指有血缘亲属关系。也比喻极亲近的关系。

脉的解释


mài
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脉络。脉理。
动脉的跳动:脉搏。切脉(中医指诊脉)。脉口(中医切脉的部位)。脉息。脉象(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脉门(手腕部可以看到的桡动脉跳动的部分)。诊脉。
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山脉。叶脉。矿脉。脉脉相承。

笔画数:9;
部首:月;
笔顺编号:351145534


脉字开头的组词

脉字在中间的组词

脉字结尾的组词

脉字二字组词

脉字三字组词

脉字四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