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后争先的解释

恐后争先的解释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解释
kǒng hòu zhēng xiān拼音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8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出处
恐后爭先繁体
khzx简拼
ㄎㄨㄙˇ ㄏㄡˋ ㄓㄥ ㄒㄧㄢ注音
常用成语程度
四字成语字数
中性成语色彩
作谓语;指上进心很强用法
联合式成语结构
近代成语年代
争先恐后近义
纸鸢们也欢喜太阳:一个个恐后争先,争先恐后,不断努力,飞扬,向上。 ★郭沫若《女神·心灯》例子
来源:简编版
  1. 唯恐落后而竞相抢先往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他却横冲直撞,恐后争先。」也作「争先恐后」。
来源:修订版
  1. 义参「争先恐后」。见「争先恐后」条。
  2. 此处所列为「争先恐后」之典源,提供参考。 1、「争先」:《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1>、楚2>争先3>。晋人曰:「晋固为诸侯盟主,未有先晋者也。」楚人曰:「子言晋、楚匹也,若晋常先,是楚弱也。且晋、楚狎4>主诸侯之盟也久矣!岂专在晋?」叔向谓赵孟曰:「诸侯归晋之德只,非归其尸盟也。子务德,无争先!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楚为晋细,不亦可乎?」乃先楚人。 〔注解〕 (1) 晋:周代诸侯国。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分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为韩、赵、魏三家所分,遂亡。 (2) 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3) 争先:争执于歃血盟誓的先后。 (4) 狎:音ㄒ|ㄚˊ,更也,交换。 2、「恐后」:《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王莽知汉中外殚微,本末俱弱,亡所忌惮,生其奸心;因母后之权,假伊周之称,颛作威福庙堂之上,不降阶序而运天下。诈谋既成,遂据南面之尊,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汉诸侯王厥角稽首1>,奉上玺韨2>,惟恐在后,或乃称美颂德,以求容媚,岂不哀哉!是以究其终始彊弱之变,明监戒焉。 〔注解〕 (1) 厥角稽首:叩头时,以额头触地,即一种俯首至地的最敬礼。稽,音ㄑ|ˇ。 (2) 玺韨:整组印玺。韨,音ㄈㄨˊ。
  3. 此处所列为「争先恐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争先恐后」系由「争先」及「恐后」二语组合而成。「争先」是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提到晋国与楚国争执于歃血盟誓的先后。晋国人认为:晋国一向是诸侯的盟主,从来没有其他国家在晋国之前歃血的。楚国人认为:晋国和楚国的地位是对等的,如果让晋国一直在先,这就是楚国比晋国弱小了。而且晋国、楚国交换著主持诸侯的结盟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怎能说晋国一直是盟主呢?因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叔向对赵孟(二人均为晋国臣子)说:「诸侯是归服于晋国的德行,不是归服于晋国是否主持盟会。你致力于修明德行,不要去争抢歃血的先后。诸侯结盟,小国本就应有一个出来负责结盟诸种事物的,此次就让楚国做为晋国的小国,不也可以吗?」因此就让楚国先歃血。「恐后」是出自于《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内容是说王莽在西汉末年时,已察知汉朝即将走到尽头,国力衰微,因而心生贪念,以外戚的权势,作威作福,行使命令。其他的诸侯王看到这样的局势,都纷纷向王莽致上最敬礼,争相奉上印玺,惟恐落于他人之后,有的则歌颂王莽的功德,极尽谄媚,真是令人感到悲哀!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争先恐后」,指竞相争先,惟恐落后。
来源:成语典

《恐后争先》包含的汉字

  • 恐kǒng害怕,畏惧:恐惧。恐怖。恐慌。惊恐。有恃无恐。恫吓(h?):恐吓(h?)。疑虑:恐怕。恐不能成功。笔画数:10;部首:心;笔顺编号:1213544544
  • 后(③后⑥後)hòu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指次序,与“前”相对:后排。后十名。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姓。先前笔画数:6;部首:口;笔顺编号:331251
  • 争zhēng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让笔画数:6;部首:刀;笔顺编号:355112
  • 先xiān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e)。先见之明。先发制人。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先人。先世(祖先)。先民。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姓。后笔画数:6;部首:儿;笔顺编号:312135

网友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