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威狐假的解释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解释
hǔ wēi hú jiǎ拼音
北周·庾信《哀江南诗》:“或以集翼鷃披,虎威狐假。”出处
hwhj简拼
四字成语字数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借机欺压别人用法
狐假虎威近义
- 凭恃有权者的威势恐吓他人、作威作福。参见「狐假虎威」条。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或以隼翼鷃披,虎威狐假;霑渍锋镝,脂膏原野。」
- 义参「狐假虎威」。见「狐假虎威」条。
- 此处所列为「狐假虎威」之典源,提供参考。 #《尹文子》逸文(据《太平御览.卷四九四.人事部.诡诈》引)虎1>求百兽食之,得狐2>。狐曰:「子无食我也,天帝令我长百兽3>,今子食我,是逆4>天帝命也。子以我言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不走5>乎?」虎以为然,故遂与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而走,以为畏狐也。 〔注解〕 (1) 虎:一种形似猫而体形硕大的动物,全身黄褐色,具黑色条纹。性凶猛。独居,善游泳。于夜间狩猎,以鹿、羊、猪等为食。 (2) 狐:一种形似犬的动物,较犬而小,体瘦,面部较长。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长,毛多为赤黄色。性聪明敏感,喜食野鼠、鸟类、家禽等。 (3) 长百兽:为百兽之长,即作百兽之王。长,音ㄓㄤˇ。 (4) 逆:违逆,违背。 (5) 走:逃跑。〔参考资料〕另可参考:《战国策.楚策一》、《春秋后语》(据《太平御览.卷九○九.兽部二一.狐》引)、汉.刘向《新序.卷二.杂事》
- 此处所列为「狐假虎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于《尹文子》,后来有多本文献引及,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战国策》。《战国策》所记载的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昭奚恤是楚国有名的大将,威震四方。楚宣王便问群臣:「我听说北方国家都很怕昭奚恤,是这样吗?」群臣都无言以对,只有江一打了个比方说:「老虎专门捕猎各种动物为食,有一天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敢吃我吗?天帝已命我为百兽之王,你若吃我就是违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后面,看看其他动物见到我有什么反应。』于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后面,所有动物看到都吓得逃走。老虎以为牠们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实野兽们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领地,有超过百万的大军,但统御军队的是昭奚恤,所以北方诸国其实怕的不是昭奚恤本人,而是您的军队啊!犹如野兽们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一样。」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后来演变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藉著有权者的威势欺压他人、作威作福。
《虎威狐假》包含的汉字
-
虎hǔ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古同“唬”,威吓。古同“琥”,琥珀。笔画数:8;部首:虍;笔顺编号:21531535
-
威wēi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威力。威风。权威。凭借力量或势力:威胁。威慑。笔画数:9;部首:女;笔顺编号:131531534
-
狐hú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姓。笔画数:8;部首:犭;笔顺编号:35333544
-
假jiǎ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真假jià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真笔画数:11;部首:亻;笔顺编号:32512115154
网友查询:
- jí xiān fēng 急先锋
- sān zì yù 三字狱
- huáng huā wǎn jié 黄花晚节
- lín jí qún zhì 鳞集麇至
- jià chén kuò fēng 驾尘彍风
- xiāng jī yù tǐ 香肌玉体
- xuě zhǎo hóng ní 雪爪鸿泥
- yīn yáng guài qì 阴阳怪气
- bì kǒu sǎo guǐ 闭门扫迹
- chái láng guàn yīng 豺狼冠缨
- zhū fǎ shí xiàng 诸法实相
- lùn yì fēng shēng 论议风生
- xū xīn lěng qì 虚心冷气
- jī cǎo tún liáng 积草囤粮
- huà luǎn diāo xīn 画卵雕薪
- gǒu bàng rén shì 狗傍人势
- huǒ hǎi dāo shān 火海刀山
- qí gāo yī zhāo 棋高一着
- dòng shé cuī huài 栋折榱坏
- liǔ duǒ yīng jiāo 柳亸莺娇
- jià huǎng záo kōng 架谎凿空
- cūn fū sú zǐ 村夫俗子
- wàng yáng jīng tàn 望洋惊叹
- zhòu qián xī tì 昼乾夕惕
- jí lín wěi yì 戢鳞委翼
- cí wū fǎn bǔ 慈乌返哺
- fèn huǒ zhōng shāo 忿火中烧
- xīn xīn niàn niàn 心心念念
- xīn cún mù zhì 心存目识
- dài tù shǒu zhū 待兔守株
- yán qī gǔ yǐn 岩栖谷饮
- qǐn shān zhěn gē 寝苫枕戈
- rú máng cì bèi 如芒刺背
- tiān gāo tīng bēi 天高听卑
- hū tiān qiāng dì 呼天抢地
- zhī yǐng gū xíng 只影孤形
- qī fēng hán yǔ 凄风寒雨
- rù mù zhī bīn 入幕之宾
- gèn gǔ bù miè 亘古不灭
- yún hé wù jí 云合雾集
- èr xīn sān yì 二心三意
- yì bù qū jié 义不屈节
- yǔ shì tuī yí 与世推移
- yī xiào zhì zhī 一笑置之
- yī xī zhī qī 一昔之期
- chuáng tóu zhuō dāo rén 床头捉刀人
- méi tóu yī zhòu, jì shàng xīn lái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 shàng bù shǔ tiān, xià bù zháo dì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