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解释

狐的解释
拼音:
笔画: 8画
五笔:qtry
部首: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姓。

笔画数:8;
部首:犭;
笔顺编号:35333544


简介
  1. 哺乳类肉食性动物。像狗但体型较小,性狡猾多疑。
  2. 狐臭:人腋下流汗所散发的异味。
  3. 狐疑:狐狸性多疑,故比喻多疑。如:「他对于别人说的话总是满怀狐疑。」
  4. 狐媚:以不正当的手段迷惑人。如:「做人要务实,别只想靠狐媚的手段骗取名位。」
来源:小字典
  1. 动物名。食肉目犬科。外形像狗但较小,身体瘦长,面部较长,嘴部较尖,耳朵呈三角形,尾巴大而长,毛多为赤黄色。生性聪明敏感,令人觉得狡猾。喜食野鼠、鸟类、家禽等,皮可制裘。常见的种类如赤狐、银狐、北非小狐等。【例】狐在遇到危险时,会从肛门旁边的腺体放出臭气,趁机逃走。 △狐狸  ◎
来源:简编版
  1. 动物名。食肉目犬科。似犬而小,体瘦,面部较长。吻尖突,耳朵三角形。尾大而长,毛多为赤黄色。性聪明敏感,令人觉得狡猾。喜食野鼠、鸟类、家禽等,皮可制裘。常见的种类如赤狐、银狐、北非小狐等。也称为「狐狸」。
  2.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狐偃,明代有狐忠。
来源:修订版
0
纠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