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的解释

模棱两可的解释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解释
mó léng liǎng kě拼音
《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出处
模棱兩可繁体
mllk简拼
ㄇㄛˊ ㄌㄥˊ ㄌㄧㄤˇ ㄎㄜˇ注音
常用成语程度
四字成语字数
贬义成语色彩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不明确用法
紧缩式成语结构
古代成语年代
不置可否 模棱两端近义
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例子
cut both ways翻译
可不可谜语
棱,不能读作“línɡ”。正音
来源:简编版
  1. 比喻含糊、不明确的意见、态度或主张等。参见「摸棱两可」条。《明史.卷二○八.余珊传》:「饰六艺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夺汉政。坚白异同,模棱两可。」
来源:修订版
  1. 义参「模棱两可」。见「模棱两可」条。
  2. 此处所列为「模棱两可」之典源,提供参考。 《旧唐书.卷九四.苏味道列传》苏味道,赵州栾城人也。少与乡人李峤俱以文辞知名,时人谓之苏、李。……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1>,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摸棱」。 〔注解〕 (1) 咎谴:因过失而受到的责备。
  3. 此处所列为「模棱两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苏味道是唐初赵州栾城人,年轻时和李峤都以擅长文辞而出名,当时的人因此合称他们为「苏李」。虽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场上打滚,还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但是他的处事态度含混,曾经对人说:「处理事情时,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万一出了错,才不会因为判断错误而受到责备,这就像摸著棱角的两端,不置可否才好。」人们因此,帮他取了个「苏摸棱」的外号。后来「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以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
来源:成语典

《模棱两可》包含的汉字

  • 模mó法式,规范,标准:模范。模式。楷模。模型。模本。模压。仿效:模仿(亦作“摹仿”)。模拟(亦作“摹拟”)。模写。特指“模范”:劳模。英模。模mú〔模样〕a.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b.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c.描摹。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模子。模板。模具。笔画数:14;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22511134
  • 棱léng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棱角。瓦棱。棱椎(多面体的一种)。三棱镜。模棱两可。神灵之威,威势:威棱。棱lēng〔不棱登〕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含厌恶意,如“傻棱棱棱”。棱líng〔穆棱〕地名,在中国黑龙江省。笔画数:12;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134354
  • 两(兩)liǎng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乷r )。笔画数:7;部首:一;笔顺编号:1253434
  • 可kě允许:许可。认可。宁可。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适合:可身。可口。可体。尽,满:可劲儿干。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表示强调:他可好了。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姓。否可kè〔可汗(否h俷 )〕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否笔画数:5;部首:口;笔顺编号:12512

网友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