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的解释

螳螂的解释
拼音: táng láng
táng láng
1.亦作"螗螂"。 2.即螳蜋。 解释
  1.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全身呈绿色或土黄色。体长,腹部肥大,头呈三角形,前胸延长如颈,前肢作镰形,有棘刺,以便捕食其他昆虫。因捕食害虫,有益农作物生长,被农人视为益虫。【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刀螂、天马 ◎
来源:简编版
  1. 动物名。一种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全身呈绿色或土黄色,体长,腹部肥大,头三角形,前胸延长如颈,前肢作镰形,有棘刺,便于捕获他虫。因捕食害虫,有益农业,属益虫。也称为「刀螂」、「天马」。
来源:修订版

《螳螂》包含的汉字

  • 螳táng〔螳螂〕昆虫,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如“螳螳捕蝉,黄雀在后”。俗称“刀螂”;简称“螳”,如“螳臂当车”(喻不自量力)。笔画数:17;部首:虫;笔顺编号:25121424345251121
  • 螂láng〔螳螂〕见“〔蜣螂〕见“〔蟑螂〕见“〔蚂(螳”。蜣”。蟑”。m?)螂〕见“蚂2”。笔画数:14;部首:虫;笔顺编号:25121445115452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