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茳芏》的解释

茳芏的解释
拼音: jiāng tǔ
jiāng dù
又称“咸水草”。单子叶植物,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茎秆三棱形。叶短,有时狭长。夏季开绿褐色小花。长在沼泽或低湿处。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是改良盐碱地的优良草种。茎秆可供编席或造纸。 解释
  1. 植物名。莎草科莎草属,多年生草本。春发茎叶,后抽出深绿色三棱形地上茎,高八十至一百公分,基部具褐色叶鞘,鞘顶叶片短形或鳞片状,环抱于茎的下方。夏秋间开花,长侧枝聚繖花序复出,基部具叶状苞片三枚,短于花序,小穗五至十枚,穗状集生,绿褐色。茎可织席。也称为「咸水草」、「芏」、「芏草」。
来源:修订版

《茳芏》包含的汉字

  • 茳jiāng〔茳蓠〕一种藻类植物。亦作“江蓠”。〔茳芏〕多年生草木植物,茎三棱形,叶细长,开绿褐色小花,茎可编席。笔画数:9;部首:艹;笔顺编号:122441121
  • 芏dù〔茳芏〕见“茳”。笔画数:6;部首:艹;笔顺编号:122121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