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的解释

黄袍加身的解释
拼音: huáng páo jiā shēn
huáng páo jiā shēn
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解释
  1.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拥戴为皇帝的故事。见《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一》。也作「黄袍加体」。
来源:修订版
  1. 黄袍,皇帝所服之袍。「黄袍加身」指被拥戴为皇帝。#典出《宋史.卷一.太祖本纪》。
  2. #《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1>太尉2>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3>加太祖4>身,众皆罗拜5>,呼万岁,即掖6>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 〔注解〕 (1) 策:谋划、策划。 (2) 太尉:职官名,掌管军事。秦以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初沿袭旧制,后改称为「大司马」,东汉时仍称「太尉」。隋唐后实行三省制,太尉成为一种赠官。明初废除,后不复置。 (3) 黄衣:黄袍,即天子服。 (4) 太祖:赵匡胤(西元927∼976),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庙号太祖。 (5) 罗拜:列队叩拜。 (6) 掖:音|ㄝˋ,扶持。〔参考资料〕另可参考:《续资治通鉴.卷一.宋纪一.太祖建隆元年》
  3. 「黄袍」是指黄色的袍子,古时官员与人民都可以穿著。隋代以后,皇帝经常穿著黄袍。唐高祖时,明令禁止士人庶民穿著,黄袍就成了皇帝的专用服装。「黄袍加身」就是身上穿了黄袍,也就是被拥立为皇帝的意思,典故出自《宋史.卷一.太祖本纪》。五代时,赵匡胤为后周太尉,奉命带兵抵抗外族的入侵。当军队驻扎在陈桥镇时,部下们拿出一件黄袍,为赵匡胤穿上,并且拥戴他为帝王,成为宋代皇帝,开始了宋朝的历史。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黄袍加身」,用来指被拥戴为皇帝。在另外一篇《宋史.卷二四六.宗室列传.镇王竑》中,镇王竑也同样被湖州人潘壬等人带至州治,被「黄袍加身」,用的就是拥立为王的意思。《水浒后传.第一回》:「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止。」则是说明了自从赵匡胤被拥立为皇帝后,一直纷纷扰扰的五代就从此结束了,终止了一段长期分崩离析的时代。
来源:成语典

《黄袍加身》包含的汉字

  • 黄huáng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姓。笔画数:11;部首:黄;笔顺编号:12212512134
  • 袍páo中式长衣: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袍”。笔画数:10;部首:衤;笔顺编号:4523435515
  • 加jiā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加法。施以某种动作:加以。不加考虑。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强。加剧。超过: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姓。减笔画数:5;部首:力;笔顺编号:53251
  • 身shēn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f坣 )。身败名裂。孕,娠:身孕。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儿新衣服。bodylifeone's conductoneself笔画数:7;部首:身;笔顺编号:3251113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