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的解释

患得患失的解释
拼音: huàn dé huàn shī
huàn dé huàn shī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解释
  1. 没得到时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怕失去。指因在意个人的利害得失而忧虑不安。【例】他做事患得患失,不能果决,经常误了时机。
来源:简编版
  1. 语本《论语.阳货》:「鄙夫可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在没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怕失去。《宋史.卷二八三.王钦若传.论曰》:「竦阴谋猜阻,钩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
来源:修订版
  1. 在没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怕失去。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语本《论语.阳货》。△「无所不至」
  2. 《论语.阳货》子曰:「鄙夫1>可与事君2>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3>;既得之,患失之4>。苟患失之,无所不至5>矣。」 〔注解〕 (1) 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2) 事君:事奉君主。 (3) 患得之:害怕得不到。 (4) 患失之:害怕会失去。 (5) 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比喻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见「无所不至」。
  3.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说:「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为他们只注重名利,没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会失去。如果担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话,为了继续保有它,他们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就是说,如果君主身边的人品德不好的话,他们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影响朝政,蒙蔽视听,进而使国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这种人是绝对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说明小人对名利得失的忧虑。后来「患得患失」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来源:成语典

《患得患失》包含的汉字

  • 患huàn忧虑:患得患失。忧患。灾祸:患难。祸患。隐患。防患未然。害病:患病。患者。笔画数:11;部首:心;笔顺编号:25125124544
  • 得dé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恘g )。得便。得力。得济。心得。适合:得劲。得当(d刵g )。得法。得体。满意:得意。扬扬自得。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失得děi必须,须要:可得注意。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失得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失笔画数:11;部首:彳;笔顺编号:33225111124
  • 失shī丢: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违背:失约。失信。找不着:迷失方向。没有掌握住:失言。失职。失调(ti俹 )。没有达到:失望。失意。错误: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改变常态:惊慌失色。得笔画数:5;部首:大;笔顺编号:311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