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的解释

买椟还珠的解释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mǎi dú huán zhū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解释
  1. 购买装有珠宝的匣子,只留下华丽的匣子却反将珠宝还给卖主。比喻没有眼光,取舍失当。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例】学习古人文章若只知学词藻之美,却忽视内蕴精神的重要,正是买椟还珠啊!
来源:简编版
  1. 楚国一位珠宝商人到郑国卖珠宝,一人出高价买去,但他只看中精美的匣子,遂将珍珠还给珠宝商。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清.朱彝尊〈跋李紫筼画卷〉:「然郑人买椟还珠,珠固在,庸何伤。」也作「得匣还珠」。
来源:修订版
  1. 买了装珍珠的盒子,而把珍珠退还。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用「买椟还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辩,何也?」曰:「……楚1>人有卖其珠于郑2>者,为木兰3>之柜,薰以桂椒4>,缀以珠玉,饰以玫瑰5>,辑以羽翠6>。郑人买其椟7>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注解〕 (1) 楚:春秋时楚国。周成王封熊绎于楚,本子爵,春秋时僭号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后为秦所灭。 (2) 郑:春秋时郑国。周宣王封庶弟友于郑,伯爵。初都棫林,在今陕西华县;后徙郑,在今河南省新郑县西北。 (3) 木兰:落叶乔木,叶呈倒卵形互生,叶脉上有茸毛。初春时,花先叶而开,花瓣六片,大如莲,内白外紫,香味浓郁。多生长于山地。亦称「木笔」、「木莲」、「新夷」。 (4) 桂椒:肉桂和山椒二种香木。 (5) 玫瑰:珠属,又称火齐珠。如云母,色黄赤如金,出越南中部(汉日南郡)。 (6) 辑以羽翠:用翡翠来装饰。「辑」亦「缀」、「饰」之意。「羽翠」,一作「翡翠」,可从。 (7) 椟:音ㄉㄨˊ,木制的盒子。
  3.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一天楚王对田鸠说:「墨子之学是当代非常著名的学说,它的内容很好,但文词却多不美妙,是什么原因呢?」田鸠就说了两个故事,其一是:「有一个楚国人到郑国卖珍珠,他用木兰木作了一个装珍珠的盒子,用香木薰得香香的,盒子外面用翡翠和玫瑰来装饰。结果郑国人买了他的盒子,却将珍珠退还。那楚人可说是擅于卖盒子,却不擅于卖珍珠了!现在发表言论的人,都用巧妙的言辞;作君王的,只喜欢看这些美妙的言辞,却忽略了这些言论是有功用的。墨子的学说,是传授先王的道术,阐述圣人的言论,普遍告知世人。所以并不加以修饰,以免人们只喜爱他美妙的言辞,而忽略了其中的功用。」后来韩非子所谓的楚人卖珠这个故事,被浓缩成「买椟还珠」,用来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
来源:成语典

《买椟还珠》包含的汉字

  • 买(買)mǎi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买卖。买办(a.中国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b.鸦片战争后指外国商人在中国市场上推销商品的代理人)。买名。买好。买笑(旧指到妓院寻欢作乐)。买主。买方。买春(买酒,唐代酒名多带“春”字)招致:买祸。姓。购卖笔画数:6;部首:乙;笔顺编号:544134
  • 椟(櫝)dú柜子,匣子:椟藏(c俷g )(喻待价而沽)。买椟还(hu俷 )珠(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棺。笔画数:12;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544134
  • 还(還)huán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还乡。还俗。衣锦还乡。返老还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还手。还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偿付:归还。偿还。还本。原物奉还。古同“环”,环绕。姓。借还(還)hái依然,仍然:这本书还没有看完。更加:今天比昨天还冷。再,又:锻炼身体,还要注意休息。尚,勉强过得去:身体还好。尚且:他还搬不动,何况我呢?借笔画数:7;部首:辶;笔顺编号:1324454
  • 珠zhū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珠蚌。珠宝。珠花。夜明珠。珠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珠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像珠子的东西:汗珠。泪珠。露珠。笔画数:10;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3112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