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藜》的解释

蒸藜的解释
拼音: zhēng lí
zhēng lí
1.煮野菜。 2.古传孔子弟子曾参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及汉班固《白虎通.谏诤》。后人用以指代妇人的过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时多误"藜"为"梨"。 解释
  1. 蒸煮藜菜。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 百姓、民众。《晋书.卷六.元帝纪》:「知蒸黎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唐纪四十七.德宗兴元元年》:「劳问将士,抚慰蒸藜。」也作「烝黎」。
来源:修订版

《蒸藜》包含的汉字

  • 蒸zhēng热气上升:蒸汽。蒸腾。蒸发。蒸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蒸馏。云蒸霞蔚。蒸蒸日上。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蒸饼。蒸饺。蒸笼。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蒸烛。细小的木柴。笔画数:13;部首:艹;笔顺编号:1225253414444
  • 藜lí〔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藜仗。藜藿(指粗劣的饭菜)。笔画数:18;部首:艹;笔顺编号:1223123435334241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