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的解释

九龙的解释
拼音: jiǔ lóng
jiǔ lóng
1.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 2.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3.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4.对一门九子的美称。 5.称汉文帝的九匹良马。 6.鞭炮的一种。 解释
  1. 传说中的神兽,能治水。《抱朴子.内篇.金丹》:「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2. 对一门九子的美称。如北魏崔长瑜子枢等九人,人称「九龙」;北齐王昕兄弟九人,风流蕴藉,世称为「王氏九龙」。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七.氏族类》。
来源:修订版

《九龙》包含的汉字

  • 九jiǔ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笔画数:2;部首:丿;笔顺编号:35
  • 龙(龍)lóng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姓。笔画数:5;部首:龙;笔顺编号:135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