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讳》的解释

避讳的解释
拼音: bì huì
bì huì
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叫做避讳。 解释
  1. 旧时为了表示尊敬,在言语或书写时,不直接称呼君主、祖宗或尊长的名号,而改以缺笔、缺字、换字、改音等各种方式,称为「避讳」。【例】今天一般人替小孩取名字时,仍有避讳的习惯,如不使用与长辈名字相同的字。
  2. 避免触犯忌讳。【例】他们毫不避讳的高谈阔论,简直目中无人。
来源:简编版
  1. 旧时为了表示尊敬,在言语或书写时,不说君主或尊长的名号,称为「避讳」。避讳的方法有缺笔、缺字、换字、改音等各种方式。
  2. 避免触犯忌讳。《淮南子.要略》:「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红楼梦》第三四回:「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生不如。」
来源:修订版

《避讳》包含的汉字

  • 避bì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躲就笔画数:16;部首:辶;笔顺编号:5132514143112454
  • 讳(諱)huì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讳言。讳匿。讳饰。忌讳。隐讳。直言不讳。讳疾忌医。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讳。笔画数:6;部首:讠;笔顺编号:451152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