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事宁人》的解释

息事宁人的解释
拼音: xí shì níng rén
xī shì níng rén
息:平息;宁:使安定。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解释
  1. 原指为政不生事扰民,后指平息纷争,使彼此相安无事。【例】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只会让问题日益恶化而已。
来源:简编版
  1. 原指为政不生事扰民。《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后多指调停纷争,以使彼此相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三.滦阳续录五》:「谬答以畏,可息事宁人。彼此相激,伊于胡底乎?」
来源:修订版
  1. 原指为政不生事扰民。语出《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后用「息事宁人」指平息纷争,以使彼此相安。
  2.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二年春正月乙酉,诏曰:「令云『人有产子者复,勿筭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筭一岁,著以为令。」又诏三公曰:「方春生养,万物莩甲,宜助萌阳,以育时物。其令有司1>,罪非殊死2>且勿案验3>,及吏人条书4>相告不得听受,冀5>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6>。立秋如故。夫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朕甚餍之,甚苦之。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余。如襄城令刘方,吏人同声谓之不烦,虽未有它异,斯亦殆近之矣。闲敕二千石各尚宽明,而今富奸行赂于下,贪吏枉法于上,使有罪不论而无过被刑,甚大逆也。夫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四者或兴,则下有怨心。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勉思旧令,称朕意焉。」 〔注解〕 (1) 有司:指官员。官员职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2) 殊死:斩首的刑罚。 (3) 案验:考验其事,而治其罪。 (4) 条书:分条记录。 (5) 冀:希望。 (6) 天气:四时的运行。
  3. 汉章帝(西元56∼88),名烜,明帝第五子,素好儒术,建初四年(西元79)召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令班固等据以作成《白虎通义》;又诏曹褒定汉礼一百五十篇。政事按光武、明帝遗规,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史家将他与明帝媲美,两朝合称「明章之治」。章帝为人宽厚,一改明帝苛察,禁用钻凿之类的酷刑。章帝曾下诏,命令所有的官员,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就不需要查验其罪,如果是官吏之间互相告发,一律不得受理,为政以不得生事扰民为重点。后来「息事宁人」演变为成语,用来指平息纷争,以使彼此相安。
来源:成语典

《息事宁人》包含的汉字

  • 息xī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音信:消息。信息。儿女:子息。利钱:息率(l?)。利息。月息。作笔画数:10;部首:心;笔顺编号:3251114544
  • 事shì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职业:谋事(指找职业)。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服侍:事父母。笔画数:8;部首:亅;笔顺编号:12515112
  • 宁(寧)níng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宁(寧)nìng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姓。笔画数:5;部首:宀;笔顺编号:44512
  • 人rén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己我笔画数:2;部首:人;笔顺编号: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