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黄》的解释
拼音:
é huáng
é huáng
1.六朝妇女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唐时仍有。其制起于汉时。 解释
1.六朝妇女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唐时仍有。其制起于汉时。 解释
- 古代妇女的面部妆饰。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一些妇女由涂金的佛像上得到灵感,而形成了额部饰黄的风气。初始是以画笔沾黄色染料涂抹于额上,而后亦有以黄色花瓣饰物黏贴于额上,称为「花黄」。唐.李商隐〈蝶〉诗三首之三:「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明.凌蒙初《红拂记》第二出:「不将额黄点,不把口脂调,扮出个村庄腔调。」
《额黄》包含的汉字
-
额(額)é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额头。额角(ji僶 )。牌匾:门额。匾额。规定数量: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笔画数:15;部首:页;笔顺编号:445354251132534
-
黄huáng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姓。笔画数:11;部首:黄;笔顺编号:122125121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