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旗息鼓》的解释
拼音:
juǎn qí xí gǔ
juǎn qí xī gǔ
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解释
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解释
- 卷起兵旗,停止敲打战鼓。比喻停止争战。清.孙郁《绣帏灯.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 义参「偃旗息鼓」。见「偃旗息鼓」条。
- 此处所列为「偃旗息鼓」之典源,提供参考。 《云别传》(据《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赵云》裴松之注引)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1>陷敌,还2>趣3>围4>。将张著5>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6>长张翼7>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8>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9>,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注解〕 (1) 云︰赵云(?∼西元229),字子龙,三国时常山真定人。初从公孙瓒,后归附刘备。勇敢善战,以忠勇著称。封永昌亭侯,累迁镇军将军,卒谥顺平。 (2) 还:音ㄒㄩㄢˊ,随即、立刻。 (3) 趣:同「趋」。 (4) 围:战事的包围阵势。 (5) 张著:三国蜀人,生卒年不详。 (6) 沔阳:今陕西沔县东南,因在沔水之阳而得名。 (7) 张翼:字伯恭,三国蜀人,生卒年不详。官至绥南中郎将,建兴年间因讨伐刘胄有功,封为都亭侯,后为钟会乱兵所杀。 (8) 偃:音|ㄢˇ,放倒。 (9) 蹂践:践踏。蹂,音ㄖㄡˊ。
- 此处所列为「偃旗息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赵云是三国蜀汉的一员大将,不但骁勇善战,也擅长用计取胜。据《云别传》(《三国志》赵云本传裴松之注引)载,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争战,曹操将军队屯驻在汉水的北山之下,黄忠和赵云前往劫粮草。黄忠的部队在途中被曹军包围,赵云便率兵来支援,打退了曹操的军队。曹操心有不甘,重整军队继续追击。赵云回到营地后,沔阳长张翼看见曹军逐渐逼近,想要关上营寨的大门,坚守阵地。赵云却下令敞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战鼓,故布疑阵。曹操看到蜀军阵地一片死寂,毫无动静,怀疑赵云已经设下埋伏,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急忙退兵。这时赵云下令战鼓齐鸣,万箭齐放。曹军遭到这突来的伏击,顿时大乱,纷纷逃命,混乱中自相践踏和跌入汉水而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后来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变成一句成语,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来比喻事情中断或声势减弱。
《卷旗息鼓》包含的汉字
-
卷juàn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卷。画卷。手卷。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卷。第一卷。藏书十万卷。卷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考试用的纸:试卷。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卷。舒卷(捲)juǎn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卷尺。卷帘子。裹挟带动:卷入。卷扬。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卷儿。纸卷儿。舒笔画数:8;部首:厄;笔顺编号:43113455
-
旗qí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zh?),多是长方形或方形: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笔画数:14;部首:方;笔顺编号:41533112211134
-
息xī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音信:消息。信息。儿女:子息。利钱:息率(l?)。利息。月息。作笔画数:10;部首:心;笔顺编号:3251114544
-
鼓gǔ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鼓角(ji僶 )。大鼓。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高起,凸出:鼓包。鼓胀。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饱瘪泄笔画数:13;部首:鼓;笔顺编号:121251431125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