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解释

古筝的解释
拼音: gǔ zhēng
gǔ zhēng
弦乐器,木制长形。唐宋时有十三根弦,后增至十六根,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也叫筝。 解释
  1. 乐器名。中国的弹拨乐器。外形为木制长方形音箱,板面成弧状,弦数不定,自古以来有十二、十三、十五、十六、十八弦不等,近年来改革增为二十一弦或二十五弦。【例】古筝可以独奏、齐奏或伴奏。 ◎
来源:简编版
  1. 乐器名,弹拨乐器。外形为木制长方形音箱,板面成弧状,上面张弦,弦下有雁柱,唐、宋时弦数为十三弦,现已增至二十五根弦,最常见为二十一弦筝,传统上按五声音阶排列。古筝在民间极为兴盛,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因流派众多,而有尼龙钢弦、钢弦、丝弦之分,各有不同的特色演奏技法与音乐特质。也称为「汉筝」、「秦筝」、「瑶筝」。简称为「筝」。
来源:修订版

《古筝》包含的汉字

  • 古gǔ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古体诗的简称:五古(五言古诗)。七古(七言古诗)。姓。今笔画数:5;部首:口;笔顺编号:12251
  • 筝zhēng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笔画数:12;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355112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