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无血刃》的解释
拼音:
bīng wú xuè rèn
bīng wú xuè rèn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解释
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解释
- 比喻轻易得胜。参见「兵不血刃」条。唐.陈子昂〈燕然军人画像铭.序〉:「尝闻西方之圣有能仁者,凶吉之业各报以直。则使元恶授首,群甿不孤。兵无血刃,荒戎底定,岂不在于大雄乎?」
- 义参「兵不血刃」。见「兵不血刃」条。
- 此处所列为「兵不血刃」之典源,提供参考。 《荀子.议兵》陈嚣问孙卿子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孙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是以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1>,德盛于此,施及四极2>。《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此之谓也。」 〔注解〕 (1) 远迩来服:远处和近处的人都来归服。迩,音ㄦˇ,近处、眼前。 (2) 四极:四方极远的地方。
- 此处所列为「兵不血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荀况(西元前313∼前238)战国时赵人,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说本于孔子,著书数万言,主张礼治而倡「性恶」之说,韩非、李斯均为其学生。后世尊称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陈嚣问荀子说:「先生论兵,常以仁义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爱人的,行义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还用兵干甚么呢?世界上所以有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啊!」荀子回答说:「具有仁心的人自必爱人,因为他爱人,所以厌恨所爱的人被别人伤害。行义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为他遵循正道,所以厌恨别人把正道搅乱。战争,是用来禁暴除害的,不是用来争夺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处,就有如时雨下降,没有人不欢喜的。故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所以近处的人爱他们的善行,远处的人仰慕他们的德义,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敌人了。」后来「兵不血刃」被用来指尚未实际交战,即已征服了敌人;或用来比喻轻易得胜。
《兵无血刃》包含的汉字
-
兵bīng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卒笔画数:7;部首:八;笔顺编号:3212134
-
无(無)wú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有笔画数:4;部首:一;笔顺编号:1135
-
血xuè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笔画数:6;部首:血;笔顺编号:325221
-
刃rèn刀的锋利部分:刀刃儿。刃口。刀:利刃。白刃。用刀杀:与人刃我,宁自刃。手刃亲仇。笔画数:3;部首:刀;笔顺编号:5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