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的解释

兀兀的解释
拼音: wù wù
wù wù
①勤奋辛劳的样子:兀兀以穷年。②昏昏沉沉的样子:终年醉兀兀。 解释
  1. 高耸矗立的样子。唐.杨乘〈南徐春日怀古〉诗:「兴亡山兀兀,今古水浑浑。」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九出:「巍巍驾海紫金梁,兀兀擎天碧玉柱。」
  2. 依然。金.元好问〈雁门道中书所见〉诗:「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
  3. 劳苦不息的样子。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来源:修订版

《兀兀》包含的汉字

  • 兀wù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e)(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笔画数:3;部首:儿;笔顺编号:135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