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面目》的解释

庐山面目的解释
拼音: lú shān miàn mù
lú shān miàn mù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解释
  1. 比喻不易窥知真相的事物。参见「庐山真面目」条。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附编.旧序.奚序》:「痛遗文缺残,访得于义兴之故家,涂抹删改,非复庐山面目。」
来源:修订版
  1. 义参「庐山真面目」。见「庐山真面目」条。
  2. 此处所列为「庐山真面目」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据《苏东坡全集.前集.卷二三》引)横看成岭1>侧成峰2>,远近高低无一同。不识庐山3>真面目,只缘4>身在此山中 〔注解〕 (1) 岭:相连的山。 (2) 峰:高而尖的山头。 (3)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三面临水,西临陆地,万壑千岩,烟云弥漫。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渊等名胜,西北有牯岭,为避暑胜地。相传周武王时,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此山,后登仙而去,徒留空庐而得名;一说以庐江得名。 (4) 缘:因为。
  3. 此处所列为「庐山真面目」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庐山三面临水,烟云弥漫,千岩万壑,气象万千,人在山中,难以窥得全面真貌。因此,宋代文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诗,即是描写庐山的奇景。前两句写出了庐山群峰的千变万化,横看是连绵不绝的山岭,侧看又是陡然峭立的奇峰。随著观看山岭位置高、低、远、近的不同,看到的景色也随之而异。后两句则描述在庐山中,根本无法看清整个庐山的全貌。道出了人身在事物中,往往无法看清它的真相,暗喻「当局者迷」的意涵。后来「庐山真面目」就被用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如《野叟曝言.第四七回》:「善作诗兮只一家,真属夫子自道;待野拙细细解出,方见庐山真面目也!」
来源:成语典

《庐山面目》包含的汉字

  • 庐(廬)lú房舍:茅庐。庐墓(a.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b.庐舍和坟墓)。姓。笔画数:7;部首:广;笔顺编号:4134513
  • 山shān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姓。笔画数:3;部首:山;笔顺编号:252
  • 面(⑧面??麵)miàn头的前部,脸: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用脸对着,向着:面对。面壁(a.面对着墙;b.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事物的外表: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方位,部分: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鼓。会见,直接接头的: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面。曲(q?)面。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面粉。面食。面包。粉末:药面儿。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面条。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面。里背点笔画数:9;部首:面;笔顺编号:132522111
  • 目mù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d?)(亦指箭靶的中心)。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名称:数目。巧立名目。标题:目录。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孔眼:网目。指为首的人:头目。纲笔画数:5;部首:目;笔顺编号:25111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