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的解释

蔡琰的解释
拼音: cài yǎn
cài yǎn
东汉诗人。字文姬,又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西南)人。女。蔡邕女。自幼博学通音律,初嫁河东人卫仲道,夫死,回娘家。董卓之乱中,被掠入南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用重金赎回,再嫁屯田都尉董祀。有五言诗及骚体《悲愤诗》各一篇,前者为其代表作。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现一般认为是后人假托之作。 解释
  1. 人名。(西元172~?)字文姬,东汉陈留人,蔡邕之女,有才思,解音律,嫁卫仲道,夫亡无子。兴平年间,天下丧乱,为胡骑所获,在胡十二年,曹操以金璧赎归之。作〈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后再嫁董祀。
来源:修订版

《蔡琰》包含的汉字

  • 蔡cài野草。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县、新蔡县一带。占卜用的大龟:蓍蔡。杀,减:“三百里夷,二百里蔡”。姓。笔画数:14;部首:艹;笔顺编号:12235445411234
  • 琰yǎn〔琰圭〕上端尖的圭。〔琰琰〕有光泽的样子,如“黛玄眉之琰琰”。美玉。笔画数:12;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433443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