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语》的解释

胡语的解释
拼音: hú yǔ
hú yǔ/yù
1.泛称西北和北方各族的语言。 解释
  1. 泛指北方和西北方各民族的语言。《资治通鉴.卷二七六.后唐纪五.明宗天成四年》:「上退朝,多召入便殿,访以时事,福以胡语对。」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也称为「胡言」。
  2. 毫无根据的乱说话。如:「他这样信口胡语,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也作「胡说」。
来源:修订版

《胡语》包含的汉字

  • 胡(⑤鬍)hú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巷、小街道称“胡同(t恘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姓。笔画数:9;部首:月;笔顺编号:122513511
  • 语(語)yǔ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说:细语。低语。Punjabi语(語)yù告诉:不以语人。Punjabi笔画数:9;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51251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