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汗》的解释
拼音:
huàn hàn
huàn hàn/hán
1.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2.指发号施令。 3.犹流布。 4.光亮鲜丽貌。 解释
1.喻帝王的圣旨﹑号令。 2.指发号施令。 3.犹流布。 4.光亮鲜丽貌。 解释
- 比喻号令一发,如人之汗出不能复收,故唯有遵行。《易经.涣卦.九五》:「涣汗其大号。」《宋书.卷六○.列传.范泰》:「明诏爰发,已成涣汗,营制既下,远近遵承。」
- 流布。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兆发于前期,涣汗于后叶。」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者矣。」
《涣汗》包含的汉字
-
涣huàn散开:涣散。涣然冰释(像冰遇到热,一下子消融;喻疑虑、困难或误会完全消除)。笔画数:10;部首:氵;笔顺编号:4413525134
-
汗hàn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汗水。汗流浃背。出汗,使出汗: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汗马功劳。汗牛充栋。汗hán〔可(k?)汗〕见“可2”。笔画数:6;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12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