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的解释

兰亭的解释
拼音: lán tíng
lán tíng
1.亭名。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之谢安等同游于此,羲之作《兰亭集序》。 2.指《兰亭帖》。 3.见"兰亭春"。 解释
  1.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地名兰渚,渚上有亭,称为「兰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注》:「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来源:修订版

《兰亭》包含的汉字

  • 兰(蘭)lán指“兰草”和“兰花”: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古书上指“木兰”。古同“栏”,家畜圈(ju刵 )。古同“斓”,斑斓。姓。笔画数:5;部首:丷;笔顺编号:43111
  • 亭tíng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园里;凉亭。牡丹亭。建筑得比较简单的小房子:书亭。邮亭。岗亭。适中,均匀:亭匀。正,当:亭午(正午,中午)。笔画数:9;部首:亠;笔顺编号:412514512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