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日》的解释

闰日的解释
拼音: rùn rì
rùn rì
为调整历年(历月)长度,使之接近回归年(朔望月)而增加的一日。儒略历每四年增加一个闰日。公历中,每四百年共置九十七个闰日。伊斯兰历每三十年为一个闰周,增加十一个闰日,规定在每周的2、5、7、10、13、16、18、21、24、26、29等年的12月末置闰日。 解释
  1. 阳历以地球绕日为基准,地球公转一圈称为「一年」。这一年实际是三百六十五天又五小时四十九分十二秒,所以每四年积余一天,放在二月末,为二十九日,称为「闰日」。
来源:修订版

《闰日》包含的汉字

  • 闰(閏)rùn每四年加一日,称“闰日”。有闰日的这一年称“闰年”。这是公历的“闰”。中国的农历,二年或三年,需要加一个月,所加的这个月称“闰月”,平均十九年有七个闰月。偏,副,对“正”而言:闰位(旧称非正统的帝位)。笔画数:7;部首:门;笔顺编号:4251121
  • 日rì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白天,与“夜”相对:日班。天,一昼夜:多日不见。今日。日程。某一天:纪念日。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时候:春日。往日。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特指“日本国”。夜笔画数:4;部首:日;笔顺编号:2511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