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伦不类》的解释

不伦不类的解释
拼音: bù lún bù lèi (變)bù lún bú lèi
bù lún bù lèi
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解释
  1. 形容不像样或不合格式。【例】瞧他那身穿著打扮,真是不伦不类。
来源:简编版
  1. 不像这类,也不像那类。形容不像样或不合格式。《红楼梦》第六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赵元常见他的为人,呆头呆脑,说的话,不伦不类。」
来源:修订版
  1. 「不伦不类」有两种解,一是不合道理、法式,二是不像样。语本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杂说上》。后用「不伦不类」形容事物不成体统。△「不三不四」
  2. 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六.杂说上》《公羊》云:「许世子止弑其君。」「曷为加弑?讥子道之不尽也。」其次因言乐正子春之视疾,以明许世子之得罪。寻子春孝道,义感神明,固以方驾曾、闵,连踪丁、郭。苟事亲不逮乐正,便以弑逆加名,斯亦拟失其流,责非其罪。盖公羊、乐正,俱出孔父门人,思欲更相引重,曲加谈述。所以乐正1>行事,无理辄书,致使编次不伦2>,比喻非类,言之可为嗤怪3>也。 〔注解〕 (1) 乐正:乐正子春,春秋人,生卒年不详。曾子弟子,事亲至孝。 (2) 不伦:不合道理,不像样。 (3) 嗤怪:可笑而奇怪。嗤,音ㄔ,讥笑。
  3. 《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旧题为子夏弟子公羊高所撰,是专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作的,后世有许多学者为之注疏训诂,其中所记载的内容亦经常被文人加以引用讨论。在《春秋.昭公十九年》中有「许世子止弑其君实」这样的记载,当时许悼公得了疟疾,喝了太子许止所进的药之后就死了。关于这个「弑」字的解释,各家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进药本是医官的职责,太子亲自进药必别有居心;另一派人则认为疟疾不是绝症,治疟疾的药也不会致人于死,太子所进的药必有问题,所以才说是太子弑父。而《公羊传》解释这段经文时,却认为孔子用「弑」字,是要讥讽太子许止没有尽到孝道,并且举出乐正子春事奉生病父亲的例子做为佐证。刘知几对此十分不以为然,他认为乐正子春的孝行足为楷模,许悼公死于政治谋杀也是事实,怎么会是因为太子许止没有乐正子春孝顺,就被冠以「弑君」的罪名呢?刘知几认为公羊高是为了彰显同是孔子门人的乐正子春的德行,所以扭曲事实加以解说,例子举得不对,罪名也定得太过牵强,没有达到原本彰显乐正子春孝行的用意,反而变得十分可笑。后来「不伦不类」这句成语,就从刘知几《史通》中的「编次不伦,比喻非类」演变成,用来形容事物不成体统。
来源:成语典

《不伦不类》包含的汉字

  • 不bù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没有不fǒu古同“否”,不如此,不然。没有笔画数:4;部首:一;笔顺编号:1324
  • 伦(倫)lún辈,类:无与伦比。不伦不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伦。天伦。伦常。伦理。条理,次序:伦次。伦类(a.条理;b.同类)。姓。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3435
  • 类(類)lèi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类。类群。类别。类书。分类。人类。相似,好像:类似。类同。笔画数:9;部首:米;笔顺编号:4312341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