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的解释

实事求是的解释
拼音: shí bù xiāng mán
shí shì qiú shì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解释
  1. 开诚布公,不欺骗隐瞒任何实际情形。《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实不相瞒,在此选书,东家包我几个月,有几两银子束修,我还要留著些用。」《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好汉不论出身低,实不相瞒,我这贱内,就是这里头出身。」
来源:修订版
  1. 做事切实,加求真确。语出《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
  2. 《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河间献王德1>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2>,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3>,加金帛4>赐以招之。繇是5>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6>,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7>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者)〔多〕从而游。 〔注解〕 (1) 河间献王德:刘德(?∼西元前130),西汉景帝第三子。景帝前二年立为河间王。修学好古,从民间求得好书,必留真本,把精缮的副本还给对方,还加赐财物给他,所以大家都把先人遗留下的书献给他,他的藏书量后来甚至与官方一样多。修礼乐,好儒术,山东诸儒多从之游。卒谥献。 (2) 善书:好书。 (3) 真:正本。 (4) 金帛:金,指铜或黄金;帛,丝织物的总称;合起来作为财物的通称。 (5) 繇是:自此以后。繇,音|ㄡˊ,通「由」。 (6) 不远千里:不以跋涉远路为苦。形容来人的热忱。见「不远千里」。 (7) 汉朝:指当时的朝廷。
  3. 「实事求是」是东汉班固在《汉书》里用来形容河间献王刘德的话。刘德是西汉景帝的第三个儿子,被封为河间王,卒谥献,故后人称之为河间献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后,古代书籍几乎毁灭殆尽,刘德经常派人向民间访求,因此搜集到不少先秦时代的珍贵古书,与朝廷藏书量不相上下。他尊崇儒术,勤于修习礼乐,治学严谨,所以班固称许他道:「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到了唐代,学者颜师古曾注解「实事求是」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由此,我们知道,刘德在做学问时,必定依据掌握到的事实为根据,以获取正确的结论。后来「实事求是」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指做事切实,加求真确。。
来源:成语典

《实事求是》包含的汉字

  • 实(實)shí充满:实心。充实。虚实。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实话。实惠。实际(真实情况)。实践(实行;履行)。实体。实情。实施。实数。实事求是。名实相符。植物结的果:果实。开花结实。富足:殷实。富实。真名虚笔画数:8;部首:宀;笔顺编号:44544134
  • 事shì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职业:谋事(指找职业)。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服侍:事父母。笔画数:8;部首:亅;笔顺编号:12515112
  • 求qiú设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恳请,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需要:需求。供过于求。供笔画数:7;部首:水;笔顺编号:1241344
  • 是shì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表示存在:满身是汗。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姓。非笔画数:9;部首:日;笔顺编号:2511121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