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散》的解释

萧散的解释
拼音: xiāo sǎn
xiāo sàn/sǎn
1.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 解释
  1. 闲散。《新唐书.卷一七三.裴度传》:「度野服萧散,与白居易、刘禹锡为文章,把酒穷昼夜相欢,不问人间事。」
  2. 离散冷清。《文选.潘岳.哀永逝文》:「视天日兮苍茫,面邑里兮萧散。」
来源:修订版

《萧散》包含的汉字

  • 萧(蕭)xiāo即“艾蒿”。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萧萧〕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萧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萧萧”。姓。笔画数:11;部首:艹;笔顺编号:12251123234
  • 散sàn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天女散花。排遣:散心。散闷(m坣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集聚散sǎn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集聚笔画数:12;部首:攵;笔顺编号:122125113134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