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可否》的解释
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變)bú zhì kě fǒu
bù zhì kě fǒu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解释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解释
- 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例】每当我们征询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置可否。
- 不表示任何意见。《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沈中堂又问他们抵制的法子。有人说:『应该上个折子,不准他们考差。凡是本衙门差使,都不准派。』又有人说:『这个翰林,祇能算做顶带荣身,不能按资升转。』沈中堂听了不置可否。」也作「未置可否」。
- 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语或本宋.汪藻〈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志铭〉。△「模棱两可」
- ※宋.汪藻〈尚书礼部侍郎致仕赠大中大夫卫公墓志铭〉(据《浮溪集.卷二五》引)公讳肤敏,字商彦,少力学问。……先是,公论时政。上曰:「崇宁大观1>以来,所以乱祖宗法者,由宰相2>持禄3>。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驯4>致前日之祸,自今当以为戒。」 〔注解〕 (1) 崇宁大观:北宋徽宗的两个年号。 (2) 宰相: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为百官之长。 (3) 持禄:保住禄位,无所建树。 (4) 驯:逐渐。
- 「不置可否」就是对事情的是非对错,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为尚书礼部侍郎卫肤敏所撰写的墓志铭中,忆及卫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陈朝政紊乱的原因,就在于大臣们:「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无所可否。」指众臣为了怕违背皇帝的心意,对于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见,以致于不管对错都放任行之,终于招致灾祸。其中「无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没说可以,也没说不可以,表示没有意见的样子。后来「不置可否」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见。
《不置可否》包含的汉字
-
不bù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没有不fǒu古同“否”,不如此,不然。没有笔画数:4;部首:一;笔顺编号:1324
-
置zhì放,摆,搁:安置。布置。置放。置身。位置。置信。置评。置疑。置辩。推心置腹。置若罔闻。置之度外。设立,设备:装置。设置。购买:添置。置办。置备。置买。放搁笔画数:13;部首:罒;笔顺编号:2522112251111
-
可kě允许:许可。认可。宁可。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适合:可身。可口。可体。尽,满:可劲儿干。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表示强调:他可好了。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姓。否可kè〔可汗(否h俷 )〕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否笔画数:5;部首:口;笔顺编号:12512
-
否fǒu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可否pǐ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可笔画数:7;部首:口;笔顺编号:1324251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