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鹿》的解释
拼音:
tuó lù
tuó lù
1.亦作"駞鹿"。 2.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比牛高大,角很大,角的上部扁平呈铲形,四肢细长,尾短。体色棕﹑黄﹑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善游泳。肉可食,皮可制革。我国东北地区有出产。又叫麋﹑犴或罕达犴。 解释
1.亦作"駞鹿"。 2.哺乳动物。形状略像牛,比牛高大,角很大,角的上部扁平呈铲形,四肢细长,尾短。体色棕﹑黄﹑灰混合;四肢下部白色。善游泳。肉可食,皮可制革。我国东北地区有出产。又叫麋﹑犴或罕达犴。 解释
-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鹿科。具有似牛的蹄,雄鹿般分枝的角,骆驼一样的颈,以及驴一样的尾。也称为「四不像」。
《驼鹿》包含的汉字
-
驼(駝)tuó指“骆驼”:驼峰(骆驼背部高起的肉峰)。驼毛。驼铃。双峰驼。身体前曲,背脊突起像驼峰:驼背。笔画数:8;部首:马;笔顺编号:55144535
-
鹿lù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雄鹿头上有树枝状的角。毛多为棕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等。方形的粮仓:“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粗,粗劣:鹿裘。鹿布。鹿床。姓。笔画数:11;部首:鹿;笔顺编号:41352211535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