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的解释

胡琴的解释
拼音: hú qín
hú qín
(~儿)弦乐器,在竹弓上系马尾毛,放在两弦之间拉动。有京胡、二胡等。 解释
  1. 乐器名。中国拉弦乐器的总称。来自北番奚族,汉时输入,元代始称为「胡琴」。以竹为筒,筒口蒙上皮,筒设杆柄,柄端穿一横孔,再以二轴贯穿,由轴至筒,装设两弦。另用竹弓张马尾纳二弦之间,摩擦发声,音色优美。应用甚广,种类也很多,如南胡、京胡等。【例】今晚她将在音乐厅举行个人的胡琴演奏会。
来源:简编版
  1. 乐器名,擦弦乐器:(1)古代汉人称域外民族为「胡」,因而泛指从域外传过来的琴称之为胡琴。以木、竹、椰壳等为筒,筒上蒙蛇皮或木板,筒设杆柄,柄端穿一横孔,再以二轴贯穿,由轴至筒,主要为两弦,另用竹弓张马尾置于两弦之间,摩擦发声。音色优美,应用甚广,种类亦多。(2)现今泛指中国民族乐器中,以弓弦磨擦琴弦,使之振动以发出声音的拉弦乐器。包括传统的二胡(又称南胡)、板胡、京胡、粤胡、四胡、坠胡、椰胡等,以及近现代配合民族乐团的出现所改良发展出的高胡、中胡、革胡等。也称为「提琴」。
来源:修订版

《胡琴》包含的汉字

  • 胡(⑤鬍)hú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巷、小街道称“胡同(t恘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姓。笔画数:9;部首:月;笔顺编号:122513511
  • 琴qín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琴棋书画。某些乐器的统称: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琴书(曲艺的一种)。弹(t俷 )琴。笔画数:12;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1213445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