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草》的解释

蟋蟀草的解释
拼音: xī shuài cǎo
xī shuài cǎo
1.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略似狗尾草﹐唯穗分为数枝。取此草之茎分裂作丝状﹐可用来逗蟋蟀﹐故名。 解释
  1. 植物名。禾本科䅟属。一年生草本。鬓根、茎叶强韧,常丛生。叶细长而尖。夏秋之际,抽花茎,穗状花序二至七枚指状集生秆顶,小穗无柄,排列于穗轴一侧,具三至六朵小花。取此草的茎分裂作丝状,可用以斗蟋蟀,故称为「蟋蟀草」。也称为「牛筋草」。
来源:修订版

《蟋蟀草》包含的汉字

  • 蟋xī〔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笔画数:17;部首:虫;笔顺编号:25121434312344544
  • 蟀shuài〔蟋蟀〕见“蟋”。笔画数:17;部首:虫;笔顺编号:25121441554413412
  • 草cǎo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粗糙,不细致:草率(shu刬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a.指汉字草书;b.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笔画数:9;部首:艹;笔顺编号:122251112
0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