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抓痒》的解释

隔靴抓痒的解释
拼音: gé xuē zhuā yǎng
gé xuē zhuā yǎng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同“隔靴搔痒”。 解释
  1. 隔著马靴抓搔发痒的地方。比喻没有抓住要害或不切实际。《通俗常言疏证.言语.隔靴抓痒》引《诗话总龟》:「诗不著题,如隔靴抓痒。今人以言不著力者,亦谓之隔靴抓痒。」也作「隔靴搔痒」。
来源:修订版
  1. 义参「隔靴搔痒」。见「隔靴搔痒」条。
  2. 此处所列为「隔靴搔痒」之典源,提供参考。 ※#《景德传灯录.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1>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初开堂,有僧问:「威音王已后,次第相承,未审师今一会法嗣何方?」师曰:「象骨举手,龙谿点头。」问:「圆明2>湛寂3>非师旨,学人因底却不明?」师曰:「辨得未?」僧曰:「恁么4>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 (2) 圆明:佛教用语,指澈底领悟。 (3) 湛寂:佛教用语,其义有二:ヾ没有烦恼、生灭轮回。ゝ清静。 (4) 恁么:这么、如此。恁,音ㄖㄣˋ。〔参考资料〕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据《历代诗话》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3. 此处所列为「隔靴搔痒」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隔靴搔痒」指隔著靴子抓痒,这种做法总是难以搔到痒处,所以这句成语可以用来比喻不切实际,未能掌握要点。这应是从生活体验衍生的成语。比较早的文献资料,见于《景德传灯录.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稳法宝大师》:「问:『圆明湛寂非师旨,学人因底却勿明。』师曰:『辨得未?』僧曰:『恁么即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说,有位僧人向法宝大师请示问题,在问答终了时,大师便问僧人都弄明白了吗?僧人以「识性无根」回答。大师认为这位僧人并未洞澈领悟,所以说他:「隔靴搔痒。」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法》也有「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的说法,是指诗歌的作法要使题旨明晰,不可漫无主题,抓不著重点,意思也是比喻不切实际。
来源:成语典

《隔靴抓痒》包含的汉字

  • 隔gé遮断:隔开。隔离。隔绝。隔断。阻隔。相去有一段距离:隔壁。隔年。隔行(h俷g )。隔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隔墙有耳。思想感情有距离:隔阂。隔膜。隔心。笔画数:12;部首:阝;笔顺编号:521251254312
  • 靴xuē有长筒的鞋:靴子。马靴。皮靴。棉靴。笔画数:13;部首:革;笔顺编号:1221251123235
  • 痒(癢)yǎng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抓挠的一种感觉:痒痒。刺痒。搔痒。手痒。痛痒。笔画数:11;部首:疒;笔顺编号:41341431112
0
纠错